林可贊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此可見,現階段實行新課程的教學主要理念便為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教育。教師的作用已經不僅僅局限為課程教學中的執行者,而更應當屬于課程教學中的開拓者與建設者。
一、營造環境,激發熱情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一直有著所謂的“師道尊嚴”的教學邏輯,其實,以現代教學文明論,此等教學邏輯本質而言屬于對學生的不尊重和不信任, 因為,從人文精神來看,只有創造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才可算作為教學正確的課堂教學觀。無論是“教師”抑或是“學生”,其身份與地位皆應是平等的。不僅如今,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更應當朝著朋友式的發展方向進行,學生理應被教師充分尊重與認可。而只有具備了親和力與無“地位”觀念的教師,方能讓自己的課堂更加具有凝聚精神,從而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出平等、民主、寬松、愉快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只有將自身發自內心的微笑與愛心帶入課堂,讓學生在接收教育的同時達到心理上的無拘無束、樂觀豁達,保持思想的自由與開放,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未知的問題進行大膽地解析,方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熱情與想象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發揮教學水平,提高效率意識
教師的教學的綜合能力以及正確運用教學手段的能力,是能否提高數學教法質量的重大前提。倘若教師教學水平高,并且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很高,就可以依照不同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進行有選擇性地進行課堂知識的傳遞,設計出一套能夠照顧到不同學生的教學過程,但其指導思想不能變。教師也應當積極主動地進行自覺學習,清楚教學結構中的所處地位與其他學科的作用關系,對教學內容中的數學概念、數學定義、數學定理以及各個難點知識有著系統規劃的教學方案。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恰到好處,將問題設置在關鍵處與轉折點,讓學生懷揣著問題投入到學習當中,對知識進行綜合的對比、理解、分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高度集中注意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教學
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理論課堂知識,在此同時,還應當奉行靈活教學的理念。以方法而言,數學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方法相對會更多。對于概念課而言,教師可以采取講授法實現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教師應當清楚,數學并不是只建立在常規的理論系統的一個環節,也是提高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得以解決的能力問題。故而,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會伴有深蘊的知識背景為依托,教師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全身心體驗數學概念,便成為了教學的關鍵。另外,教師在課堂實行教學中,也要顧及到部分層次較弱的學生,可以嘗試著讓學生多對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多找一些破解之后問題的相關問題進行勤加練習。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內容,嘗試結合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總結其中的經驗得失。教師在教學宗旨便在于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求知欲,換言之,只要可以培養學生最為重要的“興趣”,無論教學方法有無理論依據,皆是優秀方法,教師都應該去借鑒。
四、分層次教學
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強化數學教學質量,就應該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只有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在課堂上教師才能靈活地做到有的放矢。教學重點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關鍵,對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起著重大的決定性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在知識、能力、心理等方面達到既定目標,從而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素質。任意學科中的任意教學內容,都有屬于它的命脈線索,同樣,這條線索便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以,教師在講解知識時,更應當圍繞這個“關鍵”進行充分的論據說明,突出教學重點。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依照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接收情況,由淺入深地讓學生體會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然后一一排除。在對學生講授課程重點時,可以適當地利用聲音與手勢變化或者利用數字投影儀等刺激學生的大腦,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達到提綱挈領的教學目的。
總之,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應該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感受探索知識的歡樂。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常常鼓勵學生,樹立其對數學的信心和熱愛,維持學生對于數學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
(浙江省寧波奉化城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