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琴
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多媒體的使用可以提供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的信息,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基石。
如在教學一年級“提問題”時,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的形式導入新課:森林里住著許許多多的動物,有一天,許多動物在玩游戲,小朋友們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數?電腦屏幕依次出現3只小鳥、1只雞、3只鹿、1只大象、2只獅子、8只鴨……學生對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再乘機提問:“你能提出一些問題來嗎?”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舉手,說出可以提出求和的應用題與比多比少的應用題,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導入了新課——提問題。這樣教學,不僅強化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要學、樂學,進而主動去學。
二、巧設懸念,激發興趣
新課伊始,教師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必然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學習目標,使知、情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
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來考考老師,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教師的精彩表現令學生們既驚訝又羨慕。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愿望。
三、善用舊知,創設“啟而就發”的氛圍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系統性較強的學科,知識環環相扣。因此,在教學新知識時,首先要復習舊知識,以舊引新,從而促進知識的遷移。
如在新授“認識幾分之幾”時,教師先給學生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游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餓了要分吃4個月餅:“4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每人得幾個?”八戒很快答出。最后問:“1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么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么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里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游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四、加強教具、學具的操作,優化課堂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形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感性經驗。因而,新課的導入可利用實物演示,變籠統概念為具體的實物。
例如教學“認識角”一課,我做了一個大大的五角星放在箱子里,讓學生摸一摸,猜猜老師送給大家的是什么禮物,當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五角星”時,我接著問道:“能告訴老師你們為什么叫它五角星嗎?”學生回答:“因為它有五個角。”接著我讓學生找出它的五個角,就很自然地進入了認識角的新授內容。
當然,新課的導入方式還有很多,但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遼寧省大連花園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