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漢中
多年的數學課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數學課的教學過程,實際上是處理多種矛盾的過程,要使學生真正熱愛數學課的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就必須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教師傳授與學生學習的關系
傳授知識是教師的職責;學習知識則是學生的任務,二者是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只有雙方的和諧統一,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去多思、善思。但這并不意味可以忽視講的作用,正相反,必須提高講述的質量,要以講導思、以講解疑、以講教法。教學中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指導學生主動進取,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還要使他們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不僅要讓學生用耳聽、用眼看、用腦想,用手做,還要用口說,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能力。
二、精與細的關系
細是精的前提,精是細的概括。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對教材的過細研究,就不可能有少而精的教學效果。教學時,首先讓學生系統地學習、掌握基礎知識,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略,并在此基礎上圍繞重點、難點問題,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突破,其次是給學生創設一個優美的學習情境,把教材變為切合學生心理水平的課題,促使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思維同步活躍起來,使其處于積極的心境之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第三是通過典型的例題,使學生逐步掌握各種題型的解法,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三、難與易的關系
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是學習的一般規律。容易不是讓學生不假思索就能解決問題;難也不是脫離課本、脫離學生知識水平的難,而是要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我們在教學中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要注意學生學習的不平衡性,講課中要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讓程度差的學生突破障礙;在作業布置時,要出一些選做題,讓程度好的學生更進一步。
四、知識和能力的關系
學習知識是為了培養能力,能力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拋棄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他們獨立思考問題;要千方百計地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氛圍,提高他們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去求知;要給學生揭示知識發展和知識學習的規律性,教給他們思維的方法和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自主學習。
總之,正確解決以上幾種關系是我們搞好數學課教學的基礎。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認真分析這幾種關系各自的特殊性,根據每節課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山東省東明縣東明集鎮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