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杰
當一個人有了創新意識,才能沖垮一切陳規舊習的束縛,才能擯棄一切陳詞濫調的禁錮,才能真正去開創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局面,開設新型的道路。人類社會就是在人們不斷地開拓進取中前進的。
縱觀改革的形勢,沒有創意也就沒有活力。同樣,學校的教育也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弘揚創新精神,才能使教育有新的生機、新的活力,才能把教育改革推向縱深發展,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很多教師都清楚地意識到:在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的條件下,作為教師,作為時時連接歷史和未來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自身必須更新知識,學習新的技能,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努力去掌握新的教育方法。這是教育出現活力的依據所在。
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一直在不斷探索。如我在寫教案時,喜歡丟開現成的教案,放棄舊教案的模式,來一些大膽的嘗試——把書上的范例錯解,讓學生對解法和結論展開討論、進行辯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實踐下來發現學生對例題的理解更透徹了,課堂氣氛也比按部就班地上課要好得多,作業的正確率也提高了。上課的時候,我以前總喜歡用“做對的舉手”等枯燥的話語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后來在一次聽課活動中,聽到了“做對的朝老師笑一個”這樣的反饋方式,我感覺這種反饋方式很有創意,于是便在自己的課堂中嘗試用“做對的向老師揮一揮手”“全對的朝老師點點頭”……我發現這些反饋方式對中低年級學生很適用,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調整好了課堂紀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中低年級的課堂紀律不再難管理。
記得有一次我在上低年級的室外活動課的時候,低年級的小朋友一到操場上就像一群野馬,出現了讓我無法控制的局面。這可怎么辦呢?出了安全問題就麻煩大了,正在我犯愁時候,我看見了灑落在花樹下的一地花瓣,腦子里突然閃出一個想法,那就是讓孩子們過來撿花瓣,孩子們不就集中到我身邊來了嘛。于是我對身邊的幾個孩子說:“大家快來看啊,這里地上的花瓣真漂亮,我們一起來把它們撿起來好嗎?”話音未落,就有好幾個孩子彎腰撿起花瓣來,我也同孩子們一樣彎腰撿起了花瓣,不一會全班同學都齊了,我便開始組織我的教學活動,心上的石頭也總算落地了。
當然這些也許只是我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擦出的幾點創意的火花,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多留意、多積累,創意的火花必將燃起,一定能成為創意的火焰。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在于教師的得法誘導,而“得法”在于教師的創新意識。只有這種創新意識的存在,才有教育的生機,才有教與學的活力。
所以,有創意才有活力。創意是永恒的,活力才是永存的,才能讓創意與活力共存。
(江蘇省張家港市西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