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中,考生的最后得分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個是考官手中的評分表,屬于客觀因素,取決于考生答題的內容;另外一個是考官的心理狀態,屬于主觀因素,取決于考官對考生的非理性判斷。因此,考生要善于把握考官的心理并“投其所好”。
有關專家通過對考官的心理進行研究發現,一般考官會存在四大心理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情感共鳴。
首因效應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第一印象”,在考場上能否給考官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考官對考生的判斷;近因效應,是指在總體印象形成的過程中,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比較強烈,能夠沖淡之前的一些看法,在考場上由于環境比較壓抑,會使考生在開始時出現緊張、不自然的表現,影響在考官心目中的第一印象,但是通過自身的調節,最后表現出色,這時還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可以彌補第一印象不好的遺憾,甚至可以意外獲勝;暈輪效應是指評價一個人時會因其一個出色的品質而忽視他身上其他的弱點,以點概面,在面試的考場上考生可以巧妙的運用這一效應,把自身的某一優勢發揮到最大,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情感共鳴是指人們經常會關注與自己相似的某些行為、思想或者經歷,所以在面試過程中考生要善于從真實的生活中去提升、感悟人生的道理,并用真誠的語言表達出來。
這就要求考生在面試的考察過程中能夠把握好四點:一是開好頭。在考場上除了注意自身的儀表言行之外,更重要的是開始答題的第一句話能夠引起考官的注意,可以適當地采用吸引眼球的至理名言等。二是結好尾。笑到最后的人笑的最好,不要因為答題過程中的某一小失誤而影響后面的思路,淡定才能夠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三是有亮點。把自己的優勢充分地表現出來,通過細節體現出與別人的不同,往往一個亮點就能“閃瞎”別人的眼睛。四是有情感。通過真實的經歷、真誠的語言調動起考官們內心的情感,讓他們的心為之一顫,忘掉之前表現中的不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