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箱”與“加工廠”
有的領導同志面對來自群眾的批評,看似頗像“意見箱”、“大肚佛”“虛懷若谷”,什么意見都能容下;實則事后卻很少將這些意見既入耳又入腦入心,帶進自己的“加工廠”進行“深加工”,提煉分類,梳理成線,立行立改。
如此僅只局限于充當“意見箱”,而無心去經營“加工廠”,“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不僅會導致那些十分中肯的群眾意見長期處于懸浮狀態,還會讓自身背上“葉公好龍”的不雅之名,更是對民主政治的一種褻瀆。
“火氣”與“真言”
工作中,時見有的領導同志對那些和風細雨的批評尚能聽得進去,而對一些帶有三分“火氣”的意見,卻往往不僅難以接受,還事后耿耿于懷。
帶著“火氣”給人提意見固然不值得提倡,因它多少難避“感情用事”之嫌。但是,請別忘了有句俗話叫“怒中出真言”。一般來說,既然群眾敢對你領導同志當面“冒火”,總是有一定原因的。它或因群眾與領導之間的某種尖銳矛盾日漸凸顯;或因領導的工作和決策出現了嚴重失誤,導致群眾“怒不可遏”;或因該單位民主空氣一向令人窒息,群眾平時根本無機會直抒己見,一旦找點時機,自然勢如“噴火”。作為一個清醒的領導者,應當善于從群眾的“火氣”中捕捉到那些難得的“真言”,并把它作為不斷改進領導作風、努力提升施政效能的動力。再說,只要是真心聽意見,還有去苛求提意見者的態度和方式之必要嗎?
“引導”與“堵道”
有的領導同志在主持辦公會時,很善于做一種另類的“引導”工作:當人家的發言與他的思路相同時,他在頻頻點頭的同時還不忘給予肯定;當人家的意見與他的思路存有一定差距時,他便及時“啟發”別人以免“跑題”;當他的意見與眾人相悖時,便又以“既要講民主,更不能忽視集中”相粉飾,將大家的意見來個硬性“統一”。
領導同志在會中恰到好處地作些引導無疑是必要的,而如此嚴重變味的“引導”,實則是在巧用領導者手中的那點特權,采取“迂回戰術”壓制不同意見,堵塞民主通道。如果會上人人只能跟著領導的“感覺”走,個個按照欽定的“基調”講,句句順著“啟發者”豎的“桿子”爬,哪還有點民主氣味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