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菁等
摘 要 介紹加強椰子科技國際合作交流的背景及中國椰子科技國際合作概況,分析中國椰子產業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和科技含量高的椰子深加工產品,缺乏高層次椰子科技國際合作交流的人才,缺乏與國外科研機構合作開發較大的椰子產業的科研項目等我國椰子科技國際合作存在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對中國椰子科技國際合作交流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椰子 ;科技 ;國際合作交流 ;發展
分類號 S-01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for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cocon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gives the overview of Chinese cocon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llowing by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cocon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uch as being lack of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high-tech and deep processing coconut products in Chinese coconut industry, being lack of high-level coconu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being lack of developing larger cooperation research projects in coconut industry with foreig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t last, this paper proposed suggestions about developing Chinese cocon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Keywords coconu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 development
1 開展椰子科技國際合作的背景
椰子是一種熱帶木本油料作物,享有“寶樹”的美譽,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緯20℃內的熱帶地區,目前已有90多個熱帶國家種植,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南地區和南太平洋地區,它的椰子產量和種植面積約占全世界的80%。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把椰子種植視為解決熱帶地區人民對蛋白質、脂肪和能源的需要及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中國的椰子98%種植在海南省,廣東省、廣西省和云南省的西雙版納也有少量分布。椰子是海南省最有名的特產,椰子產業是海南的主要經濟支柱之一。種好椰子對發展中國熱帶地區農村經濟、美化環境均有積極意義[1]。然而,中國椰子產業綜合利用較低,要提高椰子的附加值,亟需科技支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進了農業科技國際化進程,只有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及時了解和緊跟世界先進科技的發展趨勢[2],才能使中國椰子產業科技含量得到提升,促進我國椰子產業的快速發展,增加經濟效益。
2 中國椰子科技國際合作概況
國際上主要從事與椰子研究相關的組織和研究機構有國際椰子遺傳資源網(COGENT)、亞太椰子共同體(APCC)、菲律賓椰子署(PCA)、印尼椰子和棕櫚植物研究所(ICPRI)、印度大宗作物研究所(CPCRI)、斯里蘭卡椰子研究所(CRI)、越南油料作物研究所(OPI)、泰國園藝作物研究所(HRI)、印尼茂物農業大學及馬來西亞農業研究與發展研究所(MARDI)等。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以下稱椰子研究所)是中國唯一的從事椰子研究的國家級科研機構,而海南省椰樹集團是椰子加工企業的代表。椰子研究所主要從事椰子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鑒定和評價利用;高產優質新品種培育;高效豐產栽培技術研究;重大椰子災害性病蟲害的預防、防控及椰子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椰子研究所與上述國際機構有著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的關系。
2.1 承擔國際椰子專業組織的國際科研項目
在亞洲開發銀行項目(ADB)、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和國際遺傳資源網及椰子遺傳資源網等國際組織的支持下,椰子研究所先后承擔5項國際椰子專業組織的國際科研項目。這些項目主要是開展了椰子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評價;國際種質資源的交換和椰子豐產高效栽培,豐富了我國椰子的種質和提升了椰子高效栽培的技術。
2.2 引進優良椰子種質資源和椰心葉甲生物防治技術
科研人員到國外考察學習,還有通過民間、華僑等對椰子種質的收集,先后引進馬來亞矮種、香水椰子等填補了中國的矮種種質資源的空白,對中國椰子研究提供了優異的種質資源材料。現在已從原來單一的本地高種發展成矮種、高種和高矮雜交種同時發展的新局面。而椰心葉甲是2002年入侵海南的重大危險性外來害蟲,它隱藏在植株新葉和未完全展開的葉片內危害,藥劑難以直接到達害蟲藏匿部分,是目前危害中國棕櫚科植物最嚴重的害蟲之一。因此,椰子研究所,海南省林業局等單位先后從臺灣和越南引進嚙小峰、姬小峰生物防治技術,請臺灣專家傳授嚙小峰的培養技術,并在海南、廣東、廣西及云南等省份開展了放峰防治示范與推廣。椰子研究所等4個單位建立4個繁峰工廠,寄生蜂日生產規模為200萬頭,年生產規模為7億頭,釋放的面積達10萬hm2[3]。通過對椰子病蟲害的生物防治,中國椰樹分布區椰心葉甲蟲口密度明顯下降,椰心葉甲寄生蜂天敵在田間多地方建立了自然種群,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endprint
2.3 外派援外專家和利用技術培訓援助發展中國家
為深入推進椰子產業國際合作,椰子研究所于2010年派椰子栽培專家到非洲科摩羅指導椰子的高效豐產栽培并于2012年6月再次赴非洲科摩羅考察,詳細了解了科摩羅椰子的種植、加工、銷售情況。這次考察為中國椰子加工企業進入科摩羅做好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椰子研究所多次承擔和參與 “發展中國家熱帶農業新技術培訓班”椰子栽培與管理培訓,學員來自亞非拉發展中國家37個國家的學員。2013年10月,椰子研究所又承辦商務部援外培訓項目-《薩摩亞熱帶作物種植技術培訓班》,傳授椰子等熱帶作物的種植技術,促進其農業的發展,深化國家農業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增進中國與受援助國家人民的友誼。
2.4 開展學術交流
椰子科研單位大力開展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椰子研究所先后引進法國國際農業研究與發展中心(CIRAD)的Luc Baudouin博士等技術專家,接待來訪外國元首密克羅尼西亞總統H.E.Joseph.J.Urusemal等外國高級官員,派專家到國外進行學術交流、考察、合作研究、技術培訓、指導、攜帶先進加工技術參展等,與國際椰子遺傳資源網(COGENT)、亞太椰子共同體(APCC)、印尼椰子和棕櫚植物研究所(ICPRI)等國際椰子組織和國外研究機構有著廣泛地聯系和合作;曾承辦了國際椰子遺傳資源網(COGENT)第三屆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項目年會。
2.5 引進外國先進的技術和加工設備,產品暢銷國外
國內一些椰子加工企業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促進企業的發展。椰樹集團由一個小廠發展成為擁有18個分公司的國有大型企業,年產能力30萬t,是中國最大的果汁罐頭生產基地。椰樹集團先后從10多個國家引進40余條生產線,引進國外智力300多人次,并不斷對國外智力進行消化、吸收,把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集團的主導產品椰樹牌天然椰子汁、優質天然礦泉水被指定為國宴飲料。椰樹牌產品暢銷美國等35個國家和地區[4]。
3 中國椰子科技國際合作存在的問題
3.1 中國椰子產業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和科技含量高的椰子深加工產品
目前中國椰子產品市場上出現200余種以椰子為原料的工業品,椰子產品銷往國內外,形成“椰樹”,“春光”,“南國”等名牌產品。但生產企業規模較小,產品技術含量低,尚未進入深加工階段[5],經過多年的研究,椰子科研機構正在開發原生態椰子油、椰花汁酒等系列產品;而國外已有各類椰子產品達360多種,產品領域涉及食品、化工、輕工、醫藥、航海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是椰子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其產品包羅萬象,包括脂肪醇、脂肪酸等椰子深加工的精化工產品[6]。所以我國目前缺乏科技含量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深加工產品。
3.2 缺乏高層次椰子科技國際合作交流的人才
通過多年對外合作與交流培養了一批國際合作與交流的人才,但從未來合作趨勢與需求來看,由于中國熱帶農業科研機構從整體上、結構上缺乏高級人才,不能有效地與國外開展高層次的合作。中國熱區(6省: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專業技術人員為8 625人,正高、副高職稱的技術人員的比例分別為4.82%和17.63%,這說明熱區科研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的相對較少,高級人才缺乏[7]。與之相對應的椰子科研人員所占的比例更小,而在中國的椰子企業具備國際交流能力的人更少。因此,從整體上來講,缺乏能與國外椰子科研機構、椰子企業開展深層次科技合作的高層次人才。
3.3 與國外科研機構合作層度較淺,缺乏較大的合作開發椰子產業的科研項目
到目前為止,與國外科研機構合作較多的是學術交流和考察。雖然中國椰子科研機構和國際椰子專業組織合作一起執行過國際科研項目,這些項目主要是開展了椰子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評價;椰子豐產高效栽培,所以還缺乏較大的國際科研項目合作來促進椰子產業的發展。
4 發展中國椰子科技合作交流的建議
4.1 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人才的培養,加深與國外椰子科研機構的合作,實現椰子種質創新應用的突破
加快引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型人才,帶動椰子產業技術體系和平臺建設,加快提升椰子科技創新能力、產業發展和科技競爭能力。椰子科研機構已朝這方向努力,已引進高層次歸國留學人才并送科研人員到國外深造。高層次的歸國科研專家已是國際椰子遺傳資源網(COGENT)基因組測序小組成員,就椰子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的研究工作與各國椰子專家展開了合作,為分子生物學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椰子育種應用的突破打下基礎。
4.2 利用引進國外椰子優良的種質資源,選育和培育椰子新品種,擴大優質種苗的繁育規模并推廣配套栽培技術,提升中國椰子種植的經濟效益
增強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能力,主要著重建立一批示范點和示范基地,形成一個對外交流的窗口[8]。同時,通過新品種的示范點,帶動農民開展椰子標準化生產。從20世紀80年代起,椰子研究所通過種質交換、直接引進等多種形式先后從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引進椰子種質資源。通過自主創新或與國內外同行的聯合攻關,先后選育、培育出適合中國熱區的椰子優良品種4個,建立了優良種苗繁育基地,建立高產高效栽培生產示范點70余個,培訓種果選育、雜交制種、營養診斷、高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在此基礎上,椰子推廣單位應加速優質種苗的繁育,向椰農推廣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定向收購椰果,形成產前,產中和產后加工的標準化服務,促進農民收入增加。
4.3 加強高水平的科研創新平臺的建設,通過與東南亞椰子主要生產國的椰子科技合作,實現椰子產業精深技術的突破
椰子科研機構在建設好現有平臺的基礎上,結合熱帶區域特色,整合優勢資源,積極搭建國際合作平臺,找準合作對象和合作重點,促使椰子深加工技術的提升。海南省椰子科研機構已建立國家重要熱帶作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椰子分中心)、海南省椰子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椰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科技平臺。加強建設這些平臺,并利用平臺的優勢積極與國際椰子遺傳資源網(COGENT)、亞太椰子共同體(APCC)聯系,積極爭取中國與東南亞科技伙伴合作。東南亞國家是椰子主要生產國,如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產國和椰子產品出口國之一,椰油供應國。菲律賓椰子署主管菲律賓椰子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可與他們合作。2013年6月,椰子署Euclides G. Forbes署長一行應邀到椰子研究所洽談科技合作事宜并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并且,椰子研究所正與印尼的力寶集團洽談,開發科技含量高的椰子產品。所以,椰子科研機構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與東南亞的椰子生產國的合作,逐漸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充分利用國際智力優勢,推動中國椰子產業精深技術邁上新的臺階。endprint
4.4 加強與國際科研機構的合作,申請加入亞太椰子共同體(APCC),重視在國際機構中的“話語權”,擴大我國椰子科技的影響力
加強與國外椰子組織及機構的聯系:加強與亞太椰子共同體(APCC)、國際椰子遺傳資源網(COGENT)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國際植物種質資源所(IPGRI)等國際組織、科研機構的聯系,開展在人員,最新椰子科技信息共享和種質資源交換,開發椰子深加工產品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在亞太椰子共同體的邀請下,自2005年以來,APCC先后多次通過椰子研究所表達邀請中國加入其組織的意向。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在2011年派員同APCC負責人就加入該組織的相關細節進行了磋商和溝通,雙方達成了長遠合作的意向。我國椰子科研機構正不斷增強與國際組織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增加了我國在國際椰子產業中的話語權,擴大我國椰子科技在亞太地區和世界熱區的國際影響,提升國際地位。
參考文獻
[1] 陳良秋,萬 玲. 中國椰子史略[J]. 現代農業科技 2007(15):222-223,225.
[2] 孫 玲,邱俊榮,馬 靜. 省級農業科學院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思路探討[J]. 農業科技管理,2012,28(1):86-88.
[3] 金 濤,金啟安,溫海波,等.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葉甲的概況及研究展望[J]. 熱帶農業科學,2012,32(7):67-74.
[4] 椰樹集團引智成果、做法與經驗[ol]. http://www.hpbfea.gov.cn/page.php?xuh=408. 2008-09-04
[5] 張爾升,斐廣一,彭偉偉,等.資源整合、價值鏈延伸與區域經濟發展-以海南島椰子精深加工為例[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0):99-104.
[6] Cledualdo B, PEREZ. The Philippines recommends for coconut[J]. Philippine Coconut For Ariculture, 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3(3): 136-137.
[7] 王富有,孫好群,張惠堅. 中國熱帶農業科技國際合作發展策略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3):349-353.
[8] 唐龍祥. 加強與改進我國椰子業的國際合作[J]. 熱帶農業科學,2003,23(3):2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