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澤紅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0014-01
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初中語文學科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世界經濟形勢競爭的激烈,一個國家和民族越來越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而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從我國的教育入手,只有教育教學的創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養。然而語文教育教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和提高其他綜合能力的基礎,所以重視語文創新教學就成為廣大語文教師迫在眉睫的任務。作為一個初中語文教師如何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教學呢?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方式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初中語文教學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傳統的串講和解釋的教學方式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初中語文教師,教師認為只要自己講解的內容足夠多,學生自然會掌握所學的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性,負面影響很大。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要加強實踐學習的機會,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探究自然、接觸社會來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重視語感的積累,在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要能夠把學生的感悟與文章的理解聯系起來,幫助學生領悟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追求教學個性化
1.個性化教學思路,就是思路新穎,不同凡響,別出心裁,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教參,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縛,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讓學生說個性的話,說自由的話,講真實的事,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
2.個性化教學藝術。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啟發、引導。將學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導學生在作品的鑒賞、聯想、體驗之中融入學生個性的理解,將教學的情趣、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從而創造課堂氣氛“其樂融融”。
三、語文教學手段的創新
語文本身就是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語文教學也應該更加具有開放性,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在語文課上,老師需要注意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即需要在更為廣闊的空間進行釋放與發揮,應當注重對教學空間進行拓展,整合有效的教學資源,發揮好各種教學活動載體的作用,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提供有效幫助。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一方面,利用好興趣小組的載體進行活動,與教學進度安排相一致,以文學興趣小組、朗讀興趣小組等為載體,滿足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和興趣愛好,鞏固課堂教學成效;另一方面,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提高寫作素材生動性,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將課內外有機結合,有助于為學生構建立體化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與個性特長發揮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網絡化教學的興起、網絡資源的共享,學生創新學習的范圍直接擴大到了課堂教學之外,他們能自主地利用互聯網搜索相關知識資料,能靈活地借助各種教育資源進行互動學習。網絡化教學的合理利用讓學生愛創、樂創,變成了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
四、讓語文回歸生活
現在的語文教學大多是為了升學率而進行的,因此不論在語文課上還是作文課上,大多數老師在訓練學生的時候缺乏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僅僅訓練學生的答題技巧和寫作技巧,所以我們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大多比較空洞,缺乏發現美的眼睛。那么,如何積累寫作素材呢?我國老一輩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就一針見血地告訴過我們:“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所以寫作素材來源就是一個人全部的生活熱情及其人生閱歷。語文與生活同在,語文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是最能體現學以致用的學科。
五、創新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新課標中的“課程觀”里提到:基礎教育課程應該全力追求的價值,促進學生和社會的發展。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該積極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結合課程素材潛在的教育意義,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激活。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就不能只對著文本照本宣科,不能只靠現成的教科書去指導學生學習,我們必須拓寬教學內容,讓所有有益于學生受教育且在學生自己的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找到情感寄托和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的一切可以成為構成課程的素材都引進我們的課程教學,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寬闊、更豐富多彩,讓學生在感知和體驗中,激發更大的求知興趣,開闊更遼遠的視野。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