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堂軍
◆干部民主推薦得票結果只能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而不是“重要依據”,這樣才能實現“在得票多中選人”的目的,避免僅僅是“選得票多的人”。
◆科學規范測試、測評,做到干什么考什么,切實引導干部在實干、實績上競爭,讓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出干部真水平、真本事。
◆要堅持標準、同等使用,做到以老帶新、良性循環,從而使每個年齡段干部都有干頭、有奔頭。
中共中央年初印發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這是新時期做好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是選拔任用好干部的制度保證。要以貫徹實施《條例》為契機,深化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著力解決唯票、唯分、唯GDP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改進民主推薦,解決唯票數問題。民主推薦干部是我黨在干部工作中走群眾路線的一個重要舉措,但有一些單位黨組織為了逃避責任,將干部民主推薦票作為選舉票對待,以票取人的現象比較嚴重。這樣,導致一些害怕丟票的干部搞中庸之道,在工作中當“老好人”;還有些干部不務正業,習慣于拉圈子、搞幫派,以爭取民主推薦的“感情票”,致使民主推薦結果失實。干部民主推薦要嚴格按照《條例》規定,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干部選拔作用中的把關作用,既看干部推薦得票情況,又看干部平時一貫表現,特別是在關鍵時刻的表現以及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的作為。干部民主推薦得票結果只能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而不是“重要依據”,這樣才能實現“在得票多中選人”的目的,避免僅僅是“選得票多的人”。
規范競爭選拔,解決唯分數問題。競爭性選拔干部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打破論資排輩、拓寬選人視野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有些地方也存在“凡提必競”的問題,在競爭選拔中考試側重于知識而不是能力,把筆試作為第一道關卡,簡單地以分取人,造就了一批“考試專業戶”。一些“高分低能”的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后,嚴重影響了其他務實干事的干部工作積極性。要嚴格按照《條例》規定的競爭性選拔干部適用情形,嚴格按照競爭性選拔的資格條件,合理確定選拔的職位、數量和范圍,不硬性規定競爭性選拔的比例。要嚴格《條例》規定的程序,突出崗位特點,科學規范測試、測評,做到干什么考什么,切實引導干部在實干、實績上競爭,讓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出干部真水平、真本事。
完善考察內容,解決唯GDP問題。《條例》中明確考察地方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要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科技創新、教育文化、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考核,強化約束性指標考核,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債務狀況等指標的權重,防止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工作實績。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提出的,要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促進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是一脈相承的。要切實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建設,科學制定干部考核辦法,優化考核內容,不斷改進考核方式,做到平時考核與集中考核相結合、干部業績考核與德行考核相結合,突出對干部的廉政情況把關,切實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實現從單純注重GDP指標向堅持廉潔從政、注重改善民生、推動科學發展轉變,多做打基礎、利長遠、可持續的事。
統籌使用干部,解決唯年齡問題。一些地方和單位為了達到領導班子年齡結構要求,降低選人用人標準,在干部任職年齡上搞“一刀切”和層層遞減。這種做法浪費了干部資源,也打擊了一些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條例》提出要用好各年齡段干部,就是要求要建立老、中、青相結合的領導班子。在干部選拔培養中,要切實解決干部任職年齡提前“一刀切”的問題,既注重年輕干部的培養,又充分發揮其他年齡段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要堅持標準、同等使用,做到以老帶新、良性循環,從而使每個年齡段干部都有干頭、有奔頭。要注重年輕干部的培養,積極為他們健康成長創造優良環境條件,把年輕干部放在艱苦崗位、基層一線磨練,給他們壓擔子、搭梯子,讓年輕干部在基層一線開拓視野、增長才干、砥礪品質,盡快成長成熟。
(作者系紅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