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玲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人類社會帶入了數字時代。數字出版對傳統出版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顯而易見的。在經歷了網絡的沖擊與洗禮后,圖書出版單位的生產經營面臨著舉步維艱的境地,也紛紛加入數字化的競爭中。為此,圖書編輯就必須正視數字時代帶來的影響,并進行理念轉變。
數字時代圖書出版的含義
數字時代的圖書產業模式和內容發生新的變化,編輯的傳播理念和媒介素養受到挑戰,在信息的生產模式、傳播方式、傳播速度、覆蓋方式和應用方式等方面均產生了革命性變化,給出版社原有的編輯、出版、管理和經營模式均帶來重大的影響。數字化的四大力量——增強互動、清除邊界、去中心化和創造無限,促使圖書出版與數字化在互動的型態下,展現了新傳播時代的特征。信息的服務、媒體與讀者角色的數量增長以及關系的不同等均產生了變化,顯示傳播典范已轉移。數字出版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指在傳統出版過程中采用數字技術,即出版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采用數字化的工藝、技術和設備,但最終的產品依舊是平面的、單媒體的以紙為媒介的印刷物;第二層含義也就是完全意義上的數字出版,是指在出版的整個過程中,從編輯、制作到發行,所有信息都以數字形式儲存于光、磁等介質中,信息的處理與傳遞必須借助計算機等數字設備來進行的一種出版形式。
數字化時代,出版業的大趨勢是數字出版,盡管傳統出版(紙介質出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會繼續存在,盡管目前對出版的前景與發展有猶豫者、觀望者,但數字化浪潮已是勢不可當。編輯的出版理念、編輯思想、工作方式、前進方向等都必須不斷地加以變化與革新,否則就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數字時代圖書編輯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1.面臨的挑戰
一是運作方式轉變帶來的挑戰。數字出版形式多樣化后,相同素材通過不同載體呈現,媒體的匯流促使內容的集約化,不同媒體之間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初步實現無縫傳播的理想,進而也邁向了“一體化多載體”的模式。在運作方式上也必然要求編輯調整角色,符合新的發展模式,才能在不同媒體之間多方協作,以適應跨媒體的出版工作,培養“多平臺工作”的能力。因此,發展數字出版需要專業人員的共同參與,要求編輯人員必須是具備多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是傳播關系的變遷帶來的挑戰。傳播主體去中心化后,數字價值網節點創建者自由而多樣,包括個人、媒體、專業領域的意見領袖、企業或組織等,傳統出版為所有用戶服務的定位將被弱化,信息可以從任何一個節點介入,產銷者的概念將逐漸成為風潮。面對“編創換位”“編讀換位”的情形,以及創作者、編輯者和讀者向內容端不斷靠攏,編輯活動應當具有更寬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能力。
三是全時性服務帶來的挑戰。面對全時性的出版服務,在海量的信息中,要求數字出版編輯必須要有更嫻熟的文字能力、編輯技巧以及數字技術能力,確保迅速地過濾垃圾信息,把關信息的重點,才能去粗存精,提供讀者有意義和價值的信息。編輯必須要在最短時間內,對信息進行判別,將事件剪裁出來,讓讀者一目了然,不徬徨迷失在超載的信息中。因此,數字傳播時代,對編輯的職能是極為挑剔而嚴格的。
2.面臨的機遇
一是工作效率提升。編輯包括從組稿、采編、審稿到排版等所有的復雜工序,隨著數字技術逐步運用到這些環節,不僅減少了工作流程,縮短出版周期,時效性增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省去了印刷、運送等耗資巨大的環節,還可進行資料的拆解、重組和再利用,從而降低出版成本。
二是培育多元化的編輯視角。在傳統的媒體中,每種媒體只能使用單一或少量的媒體元素表達媒體信息,而數字傳播的信息表現則兼顧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六大元素,豐富了信息傳播的手段,使信息更為直觀、形象、生動,增加了圖書的現場感和沖擊力。數字內容具有多樣性,加上信息傳播的交互性、信息量大且檢索快捷等特性,強大的信息技術正在把不同的媒體形態融合,最終培育了編輯的多元化工作視角。
數字時代圖書編輯應轉變理念
1.從線性到非線性
“超鏈接”的使用,為讀者擴展了閱讀的視野。編輯在運用數字技術時,要有不同于過去線性閱讀的思維,借助“超鏈接”方式,使得網絡圖書的鏈接得到了強化,在頁面接口的時代,編輯僅能靠文章所附錄的“參考文獻”來使讀者做到閱讀延伸。數字出版的呈現則是超鏈接的,互動程式操作,打破上下頁接口的關系,讀者可以從這個閱讀點超鏈接到另一個閱讀點,也可以在多處同時被“超鏈接”到另一個站點,而在新的頁面,又可能通過不同的關鍵詞,再度超鏈接到不同的網頁,如此循環下去,讀者的閱讀視野可以大為擴展。數字出版讀者借助后端資料庫的存取,呈現動態的資料連動關系,這就要求編輯必須具有資料庫分層的概念、檢索工具的能力,才能從讀者的角度思考資料的層次和呈現方式。
2.從單向到互動
網絡傳播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傳播方式,讓傳遞者和受眾可以互為主體,網絡在線聊天、即時工具聊天更是把網絡交互性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作為數字出版編輯,更應該重視數字傳播交互性特點,在傳播去中心化后,要因勢利導,善用各項互動式傳播,與讀者建立互動式關系。新的技術手段給編輯們帶來了新的挖掘作者的方式,關注作者博客、與作者在社群網站上互動等新的交流方式目前已經是編輯們開展業務的重要方式。以某網絡圖書閱讀網為例,其十分重視網絡媒體的互動功能,上線的每部電子圖書都提供論壇、評選功能,開啟讀者可以參與圖書傳播的回饋機制,其后也會有圖書評價等反映讀者瀏覽行為的信息公開發布,做為平衡編輯室觀點的導覽策略。新時代的編輯應該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去設想各種不同的數字環境下可能的閱讀方式。
3.用多樣取代單一
數字內容的素材來源廣泛,除了傳統紙本出版的圖文內容之外,影音的融入與網絡連接將是數字產品發展的重點,紙本素材延伸的數字產品與新載體的原生數字產品都會以數字匯流的形式成為產品主軸,這也才能真正符合數字出版的特性。先進數字技術可以把各種多媒體格式轉換成一種格式,從而實現內容的無縫連接與整合。因此,數字圖書出版編輯應給予讀者全方位多維的信息,增強內容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并且因應各種載體而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文本、聲音(音頻)、圖像、影像(視頻)中任意切換和編排,形成一種關聯性的信息網絡。
小結
針對上面的分析,無論是政府還是圖書出版產業都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保障數字時代圖書編輯工作的轉變與創新。就政府機關而言,在傳播典范的轉移下,數字出版編輯職能已迥然不同,應鼓勵理論界深化數字出版編輯職能研究,促使編輯職能知識更加豐富化,作為人才培育的參考,促進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就數字出版產業而言,在傳播典范的轉移下,可將這些數字出版編輯職能概念作為審視編輯數字化能力的參考,進而作為圖書出版社能力認證、審查和培訓的參考。 (作者單位系中國質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