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芬
宮頸癌的臨床表現以陰道不規則流血、陰道排液為主要表現。放療是目前宮頸癌中晚期患者的的首選治療方式[1]。放射治療過程中ORFIT架與真空墊的應用能夠加強擺位和復位的準確性, 這對腫瘤接受射線的劑量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同時也能減少正常組織的射線劑量。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確診并接受放射治療的5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9例, 其中共有宮頸癌Ⅱ期18例、Ⅲ期28例、Ⅳ期1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4~53歲,平均年齡48歲, 對照組患者年齡32~54歲, 平均年齡49歲,兩組患者病理上均為鱗癌, 且均首次接受盆腔照射。
1.2.1 放療方法 觀察組采取ORFIT架固定法患者取俯臥位, 對照組采取真空墊固定法患者取仰臥位。現兩組患者均進行以下檢查:上舉雙上肢, 設置CT定位參考點, 三個激光參考點均在約股骨頭平面, 進行CT掃描, 層距5 mm, 掃描上界是第11腰椎以下, 下界是坐骨結節下2 cm, 包含臨近正常組織器官, 獲取圖像。共放射治療6周。
1.2.2 勾畫靶區以及危急器官的輪廓 研究人員需在CT圖像上將小腸、直腸、膀胱、盆腔骨髓等正常組織勾畫出來,然后在頭的方向擴1 cm, 在陰道遠端擴1~2 cm(依據病情決定), 頭腳和前后各擴1 cm。
1.2.3 放射標準 射線劑量共50 Gy, 照射25次, 每次2 Gy。
1.3 指標評估 分別對兩組擴展后的放射劑量分布進行比較, 正常組織小腸接受30 、40 Gy的體積;膀胱接受30、45Gy的體積。兩組均滿足小腸最大劑量<50 Gy, 膀胱最大劑量<60 Gy。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資料。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放療靶區危急器官照射體積相對比, 觀察組小腸、膀胱照射體積為(16.0±2.6)mm3、(6.0±2.2)mm3、(69.0±12.2)mm3和 (44.0±7.9)mm3, 與對照組的 (19.0±3.8)mm3、(11.0±4.5)mm3、(77.0±7.2)mm3、(66.0±7.8)mm3相比占顯著優勢,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放療靶區小腸、膀胱照射體積相對比( ±s, mm3)

表1 兩組患者放療靶區小腸、膀胱照射體積相對比( ±s, mm3)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1
組別 例數 小腸(V30) 小腸(V40) 膀胱(V30) 膀胱(V45)觀察組 29 16.0±2.6a 6.0±2.2a 69.0±12.2a 44.0±7.9a對照組 29 19.0±3.8 11.0±4.5 77.0±7.2 66.0±7.8 t 3.5087 5.3755 3.0411 10.6716 P 0.0009 0.0000 0.0036 0.0000
宮頸癌是婦科三大惡性腫瘤之一, 發病人群為30~55歲中老年婦女, 能夠引發宮頸癌發病的因素有很多, 病毒感染、不良性行為、初產婦年齡較小以及其他生物學因素都可以誘發宮頸癌[2]。病理上以鱗癌最為常見, 直接蔓延與淋巴轉移為主要轉移方式。近年來研究發現, 宮頸癌的發病有年輕化趨勢[3]。對于早期宮頸癌的治療是以手術治療方式作為首選,但中晚期的宮頸癌, 采取放射治療的患者居多。宮頸癌放療的靶區包括子宮、部分陰道、髂內淋巴結、髂外淋巴結和閉孔淋巴結。宮頸癌普通放射治療擺位中ORFIT架的應用可以減少靶區域的射線劑量, 同時避免正常組織遭到過量的射線劑量。有研究表明, 靶區劑量越少, 越容易使得原發腫瘤失控, 并加大局部失控幾率, 而且對放療所可能引發的并發癥也能起到控制的作用, 是癌癥放射治療的絕佳措施[4]。同時, 放療過程中, 臨近危急器官受到的射線劑量越少, 越能夠使正常組織及器官得到保護, 減少放療給患者帶來的其他器官的損害。當然, 放療擺位中也存在一些人為因素而導致試驗數據存在差異, 例如患者自身肥胖、身體正中軸線扭曲或操作的技術人員視覺問題等。因此, 在放療過程中, 為了減少擺位誤差, 應盡量做到以下幾點:①患者保證每次接受治療時膀胱及胃腸道的充盈程度盡量在同一水平;②患者躺在定位床上不要擅自移動;③記號筆應盡量纖細, 且線條要清晰。④在對同一患者的擺位應盡量用同一技術人員。
綜上所述, 本研究應用ORFIT架在普通放療擺位中起到了很好的定位作用, 對于宮頸癌放射治療中宮頸癌普通放療擺位中應用ORFIT架固定可以有效減少小腸和膀胱受射線照射劑量的體積, 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張潤華, 羅明香, 王賢和.使用真空墊在宮頸癌普通放療擺位減小誤差的作用.大家健康, 2014, 8(3):75.
[2]吳云來, 李多杰, 趙家成, 等 .腹部腫瘤外照射兩種不同體位固定技術效果比較.實用腫瘤雜志, 2009, 24(5):510.
[3]林霞, 王嘉鵬, 郭杰, 等.真空墊與熱塑體模在宮頸癌放療中擺位誤差比較.中國老年學雜志 , 2012, 32 (22):5009-5010.
[4]曾愛群, 鄧江華, 陳財福, 等.特型真空墊在宮頸癌調強放療中的應用.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1, 31(6):74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