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琴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病變, 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發生, 斑塊表面破損、斑塊破裂等引起本病的發生[1]。研究顯示急性冠脈綜合征治療轉歸對患者預后直接產生較大影響, 他汀類藥物是高脂血癥治療中廣泛使用的藥物, 安全性高, 同時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作者對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 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相關檢測確診,患者均符合WHO中相關診斷標準, 其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系及梗死36例,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24例,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0例, 觀察組(40例):男23例, 女17例, 年齡46~78歲, 平均年齡(53.26±11.28)歲;參考組(40例):男22例,女18例, 年齡47~80歲, 平均年齡(54.12±13.06)歲,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嚴重肝腎疾病患者;伴隨風濕性疾病、嚴重高血壓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患者;治療前1個月內采用維生素E及降脂藥物等進行抗氧化治療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治療, 具體如下:硫酸氫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d),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次/d, 5000 U/次),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阿托伐他汀(生產公司: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 國藥準字:J20120050)治療, 每天晚上睡前服用, 40 mg/次, 連續治療8周, 兩組患者治療后對其hs-CRP水平、血清脂聯素變化進行觀察, 同時在治療前、治療后第7天對兩組患者總膽固醇(TC)、肌鈣蛋白(cTnI)、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及甘油三酯水平(TG)變化進行觀察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s), 采用t檢驗, 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程結束后觀察組患者hs-CRP水平、血清脂聯素水平分別為(3.32±0.98)mg/L、(6.58±3.85)mg/L, 相較治療前(6.71±1.12)mg/L、(9.74±4.13)mg/L,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療程結束后參考組患者hs-CRP水平、血清脂聯素水平分別為(5.12±1.02)mg/L、(5.29±3.61)mg/L, 相較治療前(6.86±1.34)mg/L、(9.18±4.22)mg/L,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TC、cTnI、LDL及TG水平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參考組(P<0.05), 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cTnI、CK-MB、LDL及TG水平變化(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cTnI、CK-MB、LDL及TG水平變化( ±s)
注:治療后與參考組比較, 均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TC(mmol/L) cTnI(ng/ml) LDL(mmol/L) TG(mmol/L)觀察組 40 治療前 5.62±0.81 0.20±0.04 4.02±0.34 1.68±0.24治療后 3.12±0.75 0.17±0.05 2.21±0.51 1.20±0.19參考組 40 治療前 5.72±0.79 0.21±0.05 4.11±0.36 1.69±0.27治療后 4.41±0.76 0.27±0.06 3.29±036 1.41±0.21
近年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病率呈現出上升趨勢, 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脂聯素為脂肪細胞特異性分泌的激素, 在血漿中保持著較高的濃度, 能夠穿透血腦屏障, 同時在脂肪、糖的代謝中均有參與[2]。國外研究者發現糖尿病伴隨冠心病患者的脂聯素水平低于對照組, 當脂聯素濃度下降時, 冠心病發病率至少增加至2倍, 由此可見, 在冠心病的發生中, 低脂聯素血癥為獨立的危險因素, 而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的預示中, 低脂聯素血癥同時具有顯著的效果[3]。hs-CPR為機體非特異性炎癥的敏感標志物, 具有調節單核細胞聚集, 能夠誘導細胞黏附因子的分泌, 并對內皮細胞致炎因子表達進行誘導, 因此被作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因此脂聯素及hs-CPR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及治療中能夠作為有效的指標使用[4]。本次治療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藥物為羥甲基戊二酸甲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 能夠對血小板聚集及活性進行抑制, 從而促進纖溶,維持斑塊穩定, 促進血管內皮功能的良好改善, 具有顯著的抗炎癥反應, 因此在凝血、纖溶系統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hs-CRP水平、血清脂聯素水平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參考組(P<0.05), 患者TC、cTnI、LDL及TG水平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參考組(P<0.05), 由此可知,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能夠顯著改善炎癥, 促進患者的康復。
[1]劉新燦.氟伐他汀緩釋片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炎性因子及循環內皮細胞.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23):5793.
[2]榮凌.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主動脈球囊反搏植入術后報警識別及護理.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2):1091.
[3]鄭衛星.急性冠脈綜合征中醫辨證分型與血清骨保護素及其配體的相關性研究.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2013, 25(11):673.
[4]程景林.替羅非班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HIF-1α和hs-CRP的影響.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3, 48(12):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