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慶
1.1 一般資料 將患者分為兩組, 治療組52例, 男27例, 女25例, 年齡15~71歲, 病程1 d~3周;對照組31例, 男16例,女15例, 年齡16~72歲, 病程1 d~3周,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多糖蛋白片(福州海王金象中藥制藥有限公司)1.2 g(4片), 3次/d, 泛昔洛韋片0.25 g(2片),3次/d, 連續用藥10 d。對照組:泛昔洛韋片(地奧集團成都藥業肥股份有限公司)0.25 g(2片), 3次/d, 連續用藥10 d。兩組患者肌內注射維生素B1注射液1 ml, 1次/d, 口服消炎痛25 ml, 3次/d, 外涂爐甘石洗劑, 3次/d。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前及治療10 d末, 觀察與記錄患者就診時水皰的多少及有無新水皰, 結痂、脫痂的時間, 淋巴結腫大, 疼痛的程度, 按4級評分, 0:無;1:輕度;2:中度;3:重度, 最后計算出療效指數, 療效指數(治愈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治愈:臨床癥狀消失, 疼痛完全緩解, 療效指數100%;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疼痛中度緩解, 無并發癥發生, 療效指數60%~90%;好轉:臨床癥狀部分改善, 疼痛輕度緩解, 可有并發癥發生,療效指數20%~59%;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常有并發癥發生, 療效指數<20%。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839.P<0.01), 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未發現有明顯不良反應, 對照組有2例輕度惡心無其他不適, 說明兩組用藥較安全。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 以群體小水皰沿神經走向單側分布, 伴有明顯神經痛為特征, 多見于成人, 治療原則為抗病痛、止痛、消炎、防治并發癥[1]。常規療法:泛昔洛韋抗病期, 營養神經, 止痛藥如消炎痛, 本治療組采用抗病毒、免疫調節、抑制病毒繁殖,并且多糖蛋白, 主要是促進T細胞活性對輔助T細胞及殺傷性T細胞的促進作用較明顯, 多糖蛋白是從菇類中提出的一種刺激機體, 產生干擾素的誘導物質, 所以, 它能夠抑制病毒的繁殖, 并且多糖蛋白含有氨基酸、核酸、多糖等有效成份, 可使白細胞明顯升高, 提高人體免疫功能[2], 因此, 治療組中每日給予多糖蛋白片, 可使帶狀皰疹的水皰、收斂、止痛、結痂、時間明顯縮短, 后遺神經痛明顯低于對照組, 因此,多糖蛋白聯合泛昔洛韋較單用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更明顯, 療程縮短, 安全性更高。
[1]楊志芳.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皮膚病及性病,2001, 23(1):31.
[2]趙辯.臨床皮膚病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