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純
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臨床研究
王少純
目的 探討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的臨床效果。方法 42例行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患者,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經X線檢查患者的傷椎椎體前緣高度較術前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術后患者Cobb角較術前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無一例患者發生脊髓神經損傷加重、感染等并發癥, 且無一例患者發生釘棒彎曲、松動、斷裂等現象, 同時患者傷椎高度恢復均無顯著丟失現象發生, 42例患者神經功能均獲得1~2級恢復。結論 給予胸腰段脊柱骨折脫患者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可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 減少并發癥, 臨床效果顯著, 值得推廣和應用。
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
為探討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的臨床效果, 提高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的治療效果, 對收治的42例行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2例行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患者, 患者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男26例, 女16例, 最小年齡19歲, 最大年齡63歲, 平均年齡41.2歲。致傷原因:其中22例患者為交通事故傷, 12例患者為砸傷, 8例患者為高出墜落傷。損傷部位:其中19例患者為T11骨折脫位, 13例患者為T12骨折脫位, 6例患者為T1骨折脫位, 4例患者為T2骨折脫位;脊髓損傷Frankel分級:其中12例患者為A級, 16例患者為B級;9例患者為C級, 5例患者為D級;受傷至手術時間最短為12 h, 最長為8 d。
1.2 方法 全麻后取患者俯臥位, 同時指導患者腹部懸空,在C型臂作用下對病椎體表進行定位。自傷椎部位切開相應的后正中切口, 切口長度應控制為傷椎上下一個椎體, 依次將皮膚、皮下筋膜、骶脊肌筋膜逐切開, 對兩側豎棘肌進行剝離, 從而顯露出小關節突和椎板。透視作用下定位傷椎, 在傷椎及與傷椎上下相鄰的椎體人字脊頂點位置確定釘點, 同時進釘方向應和矢狀面成0°夾角, 同時與橫切面成5~15°夾角, 然后向椎體兩側開口, 開路進針, 將克氏針置入,經透視確保定位良好后將適合大小的椎弓根釘置入其中, 并對椎管進行減壓, 同時對神經根和硬脊膜進行探查, 并對前方骨塊進行復位, 從而有效的解除患者脊髓壓迫現象。同時在雙側縱向連接棒的作用下行張開復位, 并對脊柱排列進行重建, 從而促進患者椎體高度恢復;此外, 醫護人員還要認真對硬脊膜進行檢查, 在確保其不受壓后進行植骨。術后留置引流管進行負壓引流。
本組42例均行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 且術后患者均行12個月的隨訪, 經X線檢查患者術前傷椎椎體前緣高度為53.1%, 術后1個月傷椎椎體前緣高度為97.8%, 術前術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術前Cobb角為25.4°, 術后Cobb角患者為4.6°, 術前術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42例患者中無一例患者發生脊髓神經損傷加重、感染等并發癥, 且無一例患者發生釘棒彎曲、松動、斷裂等現象, 同時患者傷椎高度恢復均無顯著丟失現象發生, 42例患者神經功能均獲得1~2級恢復, 其中12例A級患者中, 8例患者恢復到C級, 4例患者恢復到D級;16例B級患者中, 9例患者恢復到到C級, 5例患者恢復到D級, 4例患者恢復到E級;9例患者C級中7例患者恢復到D級, 2例患者恢復到E級;5例D級患者均恢復到E級。
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脊柱損傷疾病, 患者多是由于受到暴力作用而使得椎管對位對線發生完全破壞, 導致脊柱在損傷平面出現位移的一種骨折現象[1]。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經根損傷現象。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2]。因此, 及時給予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療, 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就顯得至關重要。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 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方式逐漸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
該手術方式具有三柱固定和三維矯正作用, 能有效的促進患者傷椎高度恢復;同時該治療方式還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少、切口小、創傷小、操作簡單等多種優勢[3]。將其應用到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的治療中, 可通過手術減壓復位內固定的方式達到促進患者脊柱生物力學的穩定性及椎管有效容積恢復的目的, 同時還能有效的對患者的神經壓迫現象進行解除, 從而達到促進脊髓神經功能恢復的目的。同時由于胸腰椎脊柱骨折脫位患者均伴有后緣分離、前緣壓縮現象,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療難度。因此, 在給予患者手術治療時, 一定要加強對其復位固定的重視。由于現階段臨床上尚未明確脊柱骨折的最佳手術時機, 有關專家學者認為應進行急診手術, 從而有效的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保護;也有部分專家學者認為應在傷后3~7 d進行手術治療, 從而防止神經損傷加重現象發生。因此, 在治療期間應以患者的實際病情為依據, 合理對手術時機進行選擇。作者以多年臨床經驗為依據, 認為對于全身狀況較差的患者, 通常應在傷后3~7 d行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 經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療效顯著, 并發癥少, 值得臨床應用。
[1] 李濤.經椎間孔椎體間植骨與單純后外側植骨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的比較研究.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8, 8(11):121.
[2] 黃象望.經傷椎置釘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0, 4(3):90.
[3] 唐煥章.一期后路手術矯治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脫位.臨床骨科雜志, 2011, 4(6):198.
2014-04-15]
471002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