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華
胎膜早破(PROM)是產科常見嚴重性并發癥之一, 其在臨床上的發生率高達17%~27%, 具體指的是孕婦在臨產前便發生胎膜破裂[1]。胎膜早破不僅大大增加了難產的發生率,同時極易引發絨毛膜羊膜炎, 加大難產程度, 對母嬰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本次研究主要對110例胎膜早破并引發難產孕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10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0例胎膜早破并引發難產孕婦及110例健康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1~38歲, 平均年齡(24.4±2.8)歲;孕周30~42周, 平均孕周(35.2±2.5)周。兩組患者在年齡、周期等一般資料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別對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胎位、分娩方式、分娩力度等諸多內容進行分析研究。觀察組胎膜早破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為:①妊娠期間, 孕婦壓腹、行走時可感覺到陰道有液體流出。②行陰道液檢查時, 可見羊齒植物葉狀結晶體存在。③行陰道酸堿度檢測, 其pH≥6.5。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娩方式比較 觀察組孕婦中, 順產例數為44(40.0%),難產例數為66(60.0%);觀察組孕婦中, 順產例數為82(74.55%), 難產例數為20(18.18%)。觀察組難產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生產力度比較 在觀察組產婦中, 宮縮乏力、產期延長、滯產例數分別為32、44、13;在對照組產婦中, 宮縮乏力、產期延長、滯產例數分別為12、7、5。觀察組宮縮乏力、產期延長、滯產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臨床研究發現, 胎膜早破與難產的發生存在密切的關系。在胎膜早破發生先露而未產生連接的情況下, 表明胎先露在骨盆的入口位置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 胎兒在陰道可順利進行生產的可能性降低[2]。在這個過程中, 隨著孕婦羊水量的逐漸減少, 羊水緩解宮縮能力降低, 這種情況大大增加了胎兒窘迫的發生幾率, 進而影響到分娩進程, 導致難產率上升。
胎膜早破可以通過相應措施來對其進行防御, 如合理選擇結束分娩時間。若孕婦在孕周>36周時, 出現胎膜早破現象發生>24 h后仍無生產跡象, 可應用縮宮素對孕婦進行引產。預防胎膜早破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幾點:①助產手術進行前及手術后, 酌情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②應用合理的方法對產婦陰部進行護理, 預防感染發生。③醫護人員需及時將尿管拔出, 并囑咐產婦多飲水, 促進尿液排放, 避免尿路感染。④陰道分娩的孕婦, 在分娩完全后應及時使用陰道效度液對陰道進行沖洗, 防治感染的發生。⑤分娩完成后, 產婦應盡量快地下床進行適度的活動, 以降低血栓性經脈炎的發生率。⑥對產婦進行系統、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導。
綜上所述, 胎膜早破與難產存在密切的關系。對孕婦進行積極、正確的產前健康教育和指導, 可有效降低胎膜早破發生率。
[1] 李芳.胎膜早破與難產的關系及處理.中國實用醫藥, 2012,7(8):215-216.
[2] 高頌英.胎膜早破與難產的關系及處理.中國婦幼保健, 2013,12(12):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