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專
腦梗死也稱作缺血性腦卒中, 由于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使得腦部組織出現供血供氧不足現象, 從而導致腦部組織發生病變壞死癥狀, 大部分出現在中老年男性群體中, 屬于一類臨床急性病變, 前期癥狀并未出現特殊性, 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極為嚴重威脅, 有資料表明腦梗死發生與高同型半朧氨酸水平存在一定相關性[1]。本文選取60例腦梗死患者, 分析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60例腦梗死患者(研究組), 其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8.3±3.6)歲, 患者均實施常規診斷, 經頭部MRI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梗死。選取本院6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齡24~73歲, 平均年齡(49.2±2.5)歲。排除患者標準:嚴重營養不良、惡性腫瘤、器官移植、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病變、急性心肌梗死者。兩組在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檢測, 受試者采集2 ml空腹靜脈血, 置入2%依地酸鈉抗凝管內, 常溫離心處理5 min, 分離血漿, 取出100 μl血漿標本, 且保存到-20℃下等待測定檢查。選取專業化監測儀與其對應配套試劑檢測血漿標本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將血漿標本經電化學發光法進行葉酸水平檢測定。
1.3 檢測標準 正常:高同型半胱氨酸測定水平為5~15 μmol/L;輕度增高:15.1~30 μmol/L ;中度增高:30.1~100 μmol/L;重度增高 :>100 μmol/L[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統計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布比較:研究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檢測時, 男測定值為18.6 μmol/L, 女測定值為13.8 μmol/L,男女間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 男性測定值為11.2 μmol/L, 女性測定值為10.6 μmol/L,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回歸分析研究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發現,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因變量, 自變量為性別、年齡、高血壓以及葉酸,分析發現性別、年齡與葉酸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正相關性, 見表1。

表1 研究組患者回歸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腦梗死對于人類生命健康造成較高危害性, 致殘率和死亡率均較高, 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為嚴重不利影響, 還會危及到生命。伴隨人們研究腦血管疾病水平逐步提高, 確認一些因素會對腦梗死產生較高危險性[3], 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心臟病、吸煙、酗酒等。腦梗死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一定相關性。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經激活炎性反應, 使得血管壁受到損傷, 對于高密度脂蛋白大量合成產生抑制作用, 且使得脂質在血管壁內沉積、吞噬均上升, 使得粥樣斑塊形成速度增加。經氧化應激反應, 使得脂質產生過氧化, 促使血管擴張抑制劑NO產生等, 從而引發機體動脈粥樣硬化癥狀發生[4]。動脈粥樣硬化對于腦梗死屬于主要致病原因, 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對于動脈粥樣硬化屬于高危因素,因此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相關高危因素實施合理控制, 予以抗血小板治療, 且對血管擴張等癥狀實施對癥治療, 能夠合理預防腦梗死發生。
經本文研究可知,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檢測, 男性測定值明顯高于女性,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作因變量, 而自變量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葉酸, 分析發現, 性別、年齡和葉酸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具有正相關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與患者合并高血壓疾病等并無明顯相關性, 但性別、年齡、葉酸等均存在一定相關性。葉酸回歸系數值最大, 葉酸可能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形成的主要誘發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患者年齡存在正相關性, 通常是由于老年患者飲食習慣存在不同, 其身體機體功能逐漸降低, 消化功能、胃腸功能均明顯減弱, 攝入綠色食物含量降低, 但是葉酸主要存在于綠色植物, 由此導致老年患者攝取葉酸量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患者性別存在正相關性, 一般認為是女性雌激素分泌多的原因, 也有資料認為女性不良生活習慣少, 而男性則往往存在酗酒、吸煙等現象。
綜上所述, 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存在明顯相關性,臨床應用價值高。
[1]王秀菊.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脂聯素與頸動脈IMT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山東醫藥, 2013, 53(11):38.
[2]汪國宏.血漿高同型半胱氨酸與腦卒中的相關性及其干預研究進展.山東醫藥, 2011, 51(25):109.
[3]尚芙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與青年腦梗死的關系研究.中華全科醫學, 2012, 10(3):393.
[4]石炎川.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與中青年腦梗死關系的研究.中華全科醫學, 2011, 9(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