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現階段中晚期肝癌患者通常采用介入治療方法展開臨床治療, 已有臨床實踐證實, 介入治療可對腫瘤生長過程加以有效抑制, 促使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1]。然而因為在介入治療時, 大部分患者常需大量使用化療藥物, 同時患者自身狀況相對較差, 很容易導致患者對治療缺少必要的耐受性[2],嚴重者可放棄治療。因此探討在肝癌介入化療中有效護理干預措施, 確保患者順利完成介入放療過程十分重要。本院在為肝癌患者行介入化療治療時, 均采用循征護理方法, 從提出問題、檢索文獻、尋找實證、臨床實施等方面出發, 為患者展開護理工作, 取得了顯著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肝癌介入化療患者63例, 其中男41例, 女22例, 年齡49~64歲, 平均年齡(54.8±3.6)歲;所有患者均屬于原發性肝癌, 且已發展至中晚期, 均無法實行手術切除治療, 故而均擬于本院行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
1.2 方法 患者在充分術前準備下, 于數字減影機下頸股動脈向肝動脈中插入肝動脈導管, 之后展開一次性抗癌藥物灌注。在圍術期間均給予循征護理, 護理過程如下:①提出問題:在介入放療中因所用化療藥物劑量較大且對肝動脈展開了栓塞, 在治療中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首先分析63例患者實際情況, 將循征問題確定為腹痛、發熱、穿刺部位血腫、肝腎功能損害及胃腸道反應等。②查找文獻并獲得循征支持:以搜索關鍵詞的形式, 通過計算機網絡對相關文獻進行檢索, 尋找相應資料并獲取循征支持, 將所獲證據和臨床經驗、護理專業技能相結合, 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并在臨床中實施。③臨床實施:在臨床中實施所制護理計劃, 主要包括心理護理、介入室環境護理及并發癥護理等。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63例患者經循征護理后均順利完成介入化療過程,手術用時為25~45 min, 平均時間(31.2±0.5)min;所有患者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 均好轉出院, 住院時間為6~13 d, 平均時間(8.6±0.4)d。
介入治療時肝癌患者有效治療方法, 給患者造成的創傷小, 治療效果良好, 患者術后可快速康復[3], 然而患者在術后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 這些并發癥不僅會對介入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 同時還會給患者造成諸多不必要的痛苦, 導致患者中斷介入放療過程。因此在臨床中應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 對介入化療后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加以預防, 保證介入放療可順利完成。
本院在為肝癌介入化療患者展開護理工作時, 均展開循征護理。循征護理是將真實可靠的臨床證據作為基礎, 與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及已有臨床經驗相結合而展開的護理實踐,可有效避免護理工作的機械性及盲目性, 不僅可有效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熱情, 同時可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為患者手術治療安全性提供有力保證, 從而促使患者生存質量大幅提高。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經提出護理問題、循征獲取支持后制定了如下護理計劃:①心理護理:患者在確診為肝癌后常會產生絕望、悲觀或恐懼等不良情緒, 可致使其失眠或煩躁不安, 護理人員應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 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并準確把握其心理, 為患者講解介入放療可取得的臨床效果, 列舉介入放療成功的案例, 增強患者治療信心。②術前指導患者完善各項檢查措施, 對于貧血、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展開積極治療, 確?;颊呱頎顩r適宜接受手術。術前備好腹股溝皮膚并展開碘過敏試驗, 指導其掌握床上大小便方法, 并在術前6 h內禁水禁食。③保證介入室溫度適宜, 濕度控制為50%~60%, 確保各手術器械及化療藥物準備完善, 待患者進至介入室后再次核對其基本資料, 協助其保持舒適體位。對其病情予以密切觀察, 堅持介入化療的無菌操作, 當患者出現臉色、意識等改變時, 應及時展開搶救。④并發癥護理:患者在術后第2天時易出現程度不同的發熱現象, 當其發熱時主動為其講解發熱原因和相應處理方法, 對其情緒加以穩定, 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指導患者加大飲水量, 若患者體溫為38℃則無需給藥, 定時為患者測量體溫即可, 而若其體溫在39℃以上, 或發熱時間在7 d以上,提示患者存在感染, 則應給予抗感染治療。部分患者介入化療后肝區可出現疼痛, 一般可自行緩解。當患者出現疼痛時應注意密切觀察疼痛部位、程度、性質及持續時間, 若疼痛難忍則遵醫囑給予相應治療。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療后會出現胃腸道出血, 為預防這一現象發生, 在術前4~6 h禁水禁食,術后應保持易消化、清淡、高維生素飲食。若患者出現劇烈嘔吐, 則應將其頭偏向一側, 避免誤吸到氣管中造成窒息。術后囑咐患者保持充分休息并注意保暖, 避免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常規給予保肝藥物, 對患者意識、尿量、皮膚顏色及尿色等進行觀察, 指導其定時進行肝腎功能復查。為對穿刺處血腫加以預防, 應指導患者術后24 h取平臥位, 對穿刺點進行15~20 min壓迫后再展開加壓包扎, 對術側肢體進行6 h制動, 觀察穿刺處是否有皮下瘀血或滲血。
總之, 給予循征護理可確保手術可順利開展, 降低患者痛苦, 提高其生活質量并促使其壽命顯著延長, 值得臨床推廣。
[1]王衛東.肝癌介入治療患者家屬健康教育需求調查.現代預防醫學, 2012, 39(20):5343.
[2]徐國斌.原發性肝癌合并肝動脈-門靜脈瘺的介入栓塞近期療效.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3, 32(2):259.
[3]倪嘉延.聯合介入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遠期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山大學學報, 2013, 34(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