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娟 劉燕舞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2年8月期間本院外科收治的60例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齡15~72歲, 平均年齡(39.26±6.3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個性化的護理干預, 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2.1 日常干預 定期為患者洗澡、理發, 做好個人衛生,對于臥床患者要經常更換床單被褥, 預防褥瘡等并發癥的發生。觀察患者的兩便情況, 囑咐患者平時多喝水, 多吃水果、蔬菜 , 加強保暖 , 避免受涼[1]。
1.2.2 心理干預 ①保證患者病情知情權:患者對病情、恢復情況十分關心, 在護理過程中要及時提供治療信息, 方便患者了解自身治療情況, 使患者有安全感, 對治療充滿信心。②維護良好的護患關系: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并向患者介紹本院化療成功的病例。在護理工作中操作要規范、嫻熟, 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責任心, 取得患者的信任。指導患者合理膳食、勞逸結合以避免影響切口愈合。③態度溫和, 親情呵護: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護理技術是護理工作質量保障的關鍵, 同時, 溫和的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護士態度、語言、行為等對患者的感受有很大影響, 建議家屬全程陪護,使患者感受到親情溫暖。
1.2.3 飲食干預 患者術后經常會禁食6~48 h, 因此在飲食方面要選擇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相對較高的食物[2],以保證患者營養攝入的均衡與充足。
1.2.4 睡眠干預 失眠是外科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可遵醫囑給予適量催眠藥物幫助患者提高睡眠質量。護理人員要每天更換床單, 保持病房整潔、空氣清新。睡前指導患者進行口腔護理, 抑制口腔細菌繁殖;幫助患者泡腳, 促進血液循環, 提高睡眠質量。夜間值班人員要輕聲說話、慢步走路、小聲關門, 同時加強巡視, 避免意外發生。
1.2.5 健康教育 觀察組每周進行健康宣教一次, 通過定期進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幫助患者提高病情認知程度[3]。另外, 使用集體講解與個體指導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方式為患者進行講解。通過健康教育, 患者更愿意配合化療工作, 有效改善醫患關系。
1.3 療效評定標準 本組研究中, 生活質量評價采用生活質量量表(QOL-100)[4]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得分越高, 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針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QOL-100情況對比結果, 觀察組經個性化護理干預后, 其生活質量各項指標(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領域、生活質量總分)均優于對照組,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QOL-100情況對比(±s, 分)

表1 兩組患者QOL-100情況對比(±s, 分)
注:干預前兩組各項指標比較, P>0.05;干預后兩組各項指標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生活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關系領域 QOL-100總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0 33.16±3.25 41.26±6.12 56.16±8.22 60.57±9.32 31.27±6.41 34.46±7.65 8.23±3.47 10.46±3.21觀察組 30 31.35±2.31 47.75±6.31 57.31±8.47 68.24±9.27 32.04±6.27 39.43±8.25 8.17±3.52 16.14±4.7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隨著醫療水平的迅猛發展, 現階段手術在外科臨床中的應用程度越來越高, 但是, 患者在術后經常出現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褥瘡等并發癥,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通過本組研究發現通過人性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心理功能及社會關系領域評分, 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復。
[1]錢琴偉, 趙黎.護理干預對外科手術患者睡眠質量及不良反應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下旬版), 2009(11):52-53.
[2]胡榮梅, 刁節瓊.舒適護理在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新醫學學刊, 2009, 6(1):15.
[3]張杰.老年肺癌患者圍化療期的情緒表現及護理干預需求調查.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8(8):201.
[4]潘愛春, 王功朝, 張娜.運用護理程序實施健康教育對癌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09, 24(6):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