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縣委書記金城:現代經濟是產業鏈的競爭
縣域經濟是構建四川省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的重要底部基礎。現代經濟已不是企業間的競爭,而是產業鏈的競爭。
金堂作為全省丘區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與成都其他先進區縣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為了追上先進地區的發展步伐,唯有自我加壓、主動作為、加快發展。在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全縣上下務實創新工作舉措,努力在全省丘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仁壽縣委書記冉登祥: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
作為全省第一、全國第三人口大縣,仁壽搶抓天府新區建設的機遇,確立“縣城牽引、四區支撐、十極突破、全域發展”的次級突破路徑。
全縣上下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把發展工業放在首要位置,加快轉型升級,緊扣具有仁壽特色的“一心四區十極全域發展”路徑,保持專注發展定力,創新思路理念,推進經濟社會快速高效可持續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宣漢縣委書記趙波:發展工業關鍵在于要素保障
工業是丘區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發展工業基礎在于建好工業園區,核心在于優化產業結構,重點在于培育龍頭企業,關鍵在于做好要素保障。
宣漢,地處大巴山南麓。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發展慢、欠賬大、貧困重是最大的縣情。我們更要堅持走興工強縣之路,大力發揚“奔跑精神”,以“搶跑者”的銳氣、“領跑者”的豪氣、“長跑者”的勇氣推動工業經濟科學發展、加快發展、提速奔跑、提升求變。
南溪區委書記肖敏:發展縣域經濟要明確支撐所在
加快丘區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要深刻把握縣情,明確支撐所在、力量所在。南溪區地處全省建設沿江經濟帶戰略腹地,是典型的內陸丘區。
面對省委“三大戰略”“兩個跨越”的最新戰略部署,我們要堅持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發揮南溪獨有的區位優勢、沿江優勢、產業優勢、新區優勢,著力在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格局中,夯實底部基礎,搶占川南區域經濟發展新高地。
大英縣委書記謝代銀:努力提升集聚優勢資源
縣域經濟是構建四川省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的重要底部基礎,加快推進丘區縣域發展,對于夯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底部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大英提出了“深化改革創新,助推跨越發展,為率先在丘陵地區實現全面小康而努力奮斗”的工作主題,努力提升集聚優勢資源和推進現代市場經濟的能力,搶占發展制高點,增創發展新優勢,力爭在丘陵地區率先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路子。
威遠縣委書記曾云忠:丘區縣要圍繞農業經濟發展加工工業
丘陵地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要突出抓好農業經濟發展,同時圍繞農業經濟發展加工工業,提升農業產出的附加值。
在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中,威遠縣大力實施“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加快縣城、重點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我們將把“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作為實現路徑,奮力譜寫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威遠篇章。
犍為縣委書記陳長明:丘區縣要突出產城互動
助推丘區縣域經濟發展,要構建內通外暢、便捷高效、層次合理的城鄉一體交通網絡,并突出城鎮與產業互動、城市與鄉村并重、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犍為縣地處成渝經濟區與川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的交匯地帶,需要發揮比較優勢壯大特色支柱產業,建設輕工、輕化和精細鹽化工產業園;實施以“中心建新城、副心建新區、支點建新街、鄉村建新居和舊街改造”為主要內容的“四新一改”建設,形成縣城、集鎮、鄉村齊驅并進的全域城鎮化態勢。
西充縣委書記韓倫紅:走“生態為基綠色崛起”之路
縣域經濟的競爭,關鍵在于發展理念的確立和路徑的選擇。西充是典型的丘區農業縣,近年來立足自身生態優勢和區位條件,確立了建設“生態經濟強縣”的總體戰略,以及“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理念,堅持走“生態為基、綠色崛起”的縣域經濟轉型升級之路,通過現代農業、新型工業、文化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全面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綠色產業體系,全力打造集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產業體系、綠色技術創新、綠色消費文化于一體的中國“西部綠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