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落實四川省委“三大發展戰略”和成都市委“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總體戰略,青白江區巧抓“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的契機,不斷完善招商信息化體系,落實招商精準對接,務實搭建合作平臺,切實搞好跟蹤服務,致力推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更有活力、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有后勁。2013年實際到位省外內資160.3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0163萬美元,新簽約項目31個,其中新簽約引進的重大項目26個,充分發揮了投資促進工作對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
信息意識:從被動收集到主動篩選
狠抓招商信息化體系建設,不斷強化信息意識,構建大招商信息網絡,提高招商預見能力,實現圍繞項目引進的被動收集信息轉變為主動分析篩選招商信息。
——編織互聯信息大網絡。借助多樣現代化信息傳播手段,開展網上招商,拓展招商空間,全面宣傳、推介地方或企業的投資環境,從而達到引資目的。充分利用現有門戶網站、企業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新興網絡方式,與現有企業以及潛在投資者建立了經常性、快捷、貼近且低成本的聯絡,為招商引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編織人脈信息大網絡。重點瞄準各類展會、推介會,累積展會公司、組展方以及潛在投資者資源;看準行業協會、商會,累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供應商資源;找準顧問公司,累積經濟顧問、招商顧問資源;抓準院校、研究機構,累積經濟專家資源。盯準省內外投促部門、招商機構,累積投促人才資源。截至目前,通過與省、市投促部門、13個省市駐外辦的聯系,青白江區與國際中介機構“五大行”、知名商協會的對接,已建立起良好的投促信息人脈關系網。
——編織信息管理大網絡。不斷完善招商信息管理,通過系統化、電子化信息及時、快捷、準確反映招商引資需求與投資者投資的供求、投資理念、招商競爭及招商活動的變化情況,為投資者提供項目和服務的重要資源。截至目前,已形成反映青白江區資源、物流、市場等的優勢資源庫,反映存量土地、空置廠房、樓宇等的招商資源匯總庫,反映潛在客戶分布的“產業招商地圖”,反映區域招商引資政策、產業發展規劃等的政策資源庫等。
創新意識:從招商引資到擇商選資
青白江區始終把招商工作作為發展當地經濟的重中之重來抓,不斷更新觀念、創新方法,推動傳統的撒網式招商引資轉變為有針對性的擇商選資。
——實施“產業鏈”招商。按照“成鏈集群”的發展思路,立足區內商用車制造、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建筑工業化等優勢主導產業,瞄準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針對現有產業鏈條的缺失環節進行“補鏈”;根據產業鏈的弱項與缺項,補齊、拉長、增強產業鏈,圍繞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進行“強鏈”;圍繞優勢產業鏈的科技、金融和信息化提升進行“擴鏈”,著力打造具有特色和優勢的產業集群。2013年圍繞優勢主導產業促成鞍鋼集團達海工業科技綜合產業園、云南錦興鋼材深加工基地、安博現代化綜合物流中心、銘都創展國際現代物流園等31個等項目簽約落戶,涉及總投資逾120億元。
——推行“定制型”招商。按照“一企一策”原則,深入分析世界500強、全球細分行業龍頭企業戰略規劃及投資布局,鎖定符合區域產業定位的重點目標企業,針對30余個重大項目制定具有個性化、訂單式的“定制型”招商方案,主動上門招商,用區位優勢吸引企業,用誠心打動企業家。談好一家簽一家,切實提高項目對接促進的精準度和招商實效、引資質量。青白江區招商服務團隊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拜訪中國建筑集團、中建鋼構、中鐵物資等40余家企業,逐一進行推介,取得了良好的投促效果。
——實行“帶動式”招商。按照“政府搭臺、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模式,充分調動企業招商積極性,發揮已引進知名企業的帶動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其信息渠道、商務渠道、人脈資源,以落戶大企業為主體,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和落戶企業的現身說法,吸引更多的大企業和協作配套中小企業跟進入區,實現“招進一個、引來一片”,“招來一個企業、培植一個產業”,構建“大企業帶動、小企業配套”的模式。截至目前,已依托大港陶瓷、萬貫五金機電、青龍國際建材等專業市場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吸引眾多市場商家落戶我區。
機遇意識:從坐等上門到主動出擊
青白江區緊緊抓住招商引資的各類機遇,積極搭建投資促進的各類平臺,以主動出擊的姿態,收獲了滿意的回報。
——內引外聯,舉辦投資促進推介會。積極“引進來”,在成都·青白江櫻花旅游文化節期間先后舉行外商座談會等投資活動,邀請碩達(上海)國際貨運、普洛斯物流、中國一汽、西門子、飛利浦、法國巴黎銀行等外商企業代表赴區考察座談。主動“走出去”,在德國慕尼黑等地成功舉辦“西部開放新口岸、國際內陸無水港”等5場專題推介會,在廣州建博會上成功舉行“中國西部建材航母港”系列推介活動,吸引英特爾(中國)、新加坡豐益國際、美國聯合技術等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名世界知名企業高管、20余家行業協會、200余家企業參會,與43家商家達成入駐意向。
——借雞生蛋,搭乘國際盛會順風車。借助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機遇,成功邀請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執行董事等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企業嘉賓參會和赴區考察,促進豐益國際米面加工增資項目等4個世界500強項目簽約落戶。借助華商大會平臺,成功舉行“蓉歐快鐵”暨中國·成都·青白江投資說明會,逾百名華商赴區實地參觀考察,先后與200余名華商開展“一對一”洽談交流,達成約150億元的投資意向。借助全省“央企座談會、民企座談會、港澳企業四川行”活動平臺,簽約引進總投資約23.66億元的項目4個。借助第十四屆西博會平臺,簽約引進總投資近70億元的重大項目8個。
——連接歐亞,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已成功開通到上海、廣州、深圳的“五定班列”和直達波蘭羅茲的“蓉歐快鐵”,架起了橫跨亞歐的經濟大橋,在構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發揮了急先鋒作用。與廣西欽州保稅港區、重慶萬州港和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建立了合作關系,拓展了出海出關的經濟通道。同時,青白江區正全力推進成(都)德(陽)邊界合作試驗區建設,努力構建起東西互通、南北互融、周邊互享的全方位開放格局。
務實意識:從招得進來到結出碩果
青白江區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不斷破解制約因素、創新招商服務、強化跟蹤督查,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項目建設,確保了投資促進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破解要素制約。堅持“向上爭取、對外合作、向內挖潛”原則,加快土地綜合整理,清理閑置低效用地,有效解決了項目入駐的空間問題;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建設專項資金,引導企業成立產業戰略聯盟,探索創新融資擔保機制,搭建銀政企交流平臺,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有效破解了項目發展的資金問題;同步做好水電氣等保障工作,為投資促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要素保障。近兩年,已高效利用園區內空置土地、廠房實現了二次招商,組織企業成功爭取項目建設專項資金,幫助企業推進土地抵押融資貸款。
——創新招商服務。在園區內成立企業服務中心,樹立項目意識、增強服務觀念、簡化審批事項、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最大程度地解決“彈簧門”“玻璃門”“中梗阻”等問題,為項目入駐、辦證、開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創新項目管理方式,實行“劃塊包片”,建立“一對一”全覆蓋網格化管理服務格局。調整升級園區信息平臺,搭建集在線辦公、智能監測經濟運行、互動交流、網上交易等資源共享的智能化信息服務平臺,為投資促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務環境。
——強化跟蹤督查。組建重大項目督查組,按時間表督查項目推進進度,對責任不落實、項目管理缺位、問題解決不及時等情況進行定期通報;對辦事拖拉、推諉扯皮等導致未按時完成目標任務的責任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堅決“問責”;對約定開工時限未動工的項目和進展緩慢的項目,嚴格約談項目業主和施工負責人,努力推動項目的密集落地、密集開工、密集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