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胡國泰“這個國家永遠讓我感到驚奇!”見證過中國近40年社會變遷的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托尼·賽奇曾這樣感嘆。賽奇寫有《中國政治與治理》等多部研究中國的著作,近日,他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說,中國當下最尖銳的矛盾和問題,基本上都和政府治理有關系。賽奇說,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中國必須有現代化的國家治理。他認為,新一屆領導集體對改革是動真格的。在現代治理體系上,“學美國沒什么意思”,中國不能照搬別國的制度模式,需要找到自己的道路?!耙A得支持改革的新同盟”環(huán)球時報:中國正在深化改革領域采取一些舉措,對此,您怎么看?賽奇: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通過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機構來推動改革。中國領導人意識到改革是多么困難,設立新的機構表明,他們對改革是動真格的。盡管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發(fā)展,但我認為,中國政府領導層和官員仍有很多不安。中國領導人完全清楚問題在哪里,挑戰(zhàn)在于處理這些問題的先后次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幾個支柱,包括共產黨的絕對權力,如在經濟中,國有企業(yè)保留強有力的地位。特定的所有權形式是必須的,例如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而不是土地私有化。這的確意味著,改革的操作空間有所局限,但在下一個10年或15年,中國必須建立一套可行的、靈活的制度。這也許是為什么習近平說,我們既要有制度自信,又要深化改革。環(huán)球時報:您怎么看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賽奇: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非常好,提出的問題是完全對的,都是必須解決的。我認為,全世界沒有哪一個政府能干60項事情,中國政府更應集中精力解決3到5個問題,如果成功了,更能取信于民?!? 環(huán)球時報:哪些改革最重要? 賽奇:一個是金融系統(tǒng)、國有企業(yè)的反壟斷改革。我認為,在這方面,十八屆三中全會很聰明,它沒有說要把國有企業(yè)去掉,而是說要保留,同時要讓非國有經濟發(fā)展。這個是非常聰明的辦法。第二是資源和能源的價格改革。要讓改革有更大成功的機會,關鍵的問題是,要贏得支持改革的新的同盟者。新提出的改革,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即使不是“絕對的輸家”,“相對的輸家”也會是改革的強大抵觸者。許多官員、政商裙帶關系就是“相對的輸家”。環(huán)球時報:那么,您認為該如何贏得支持改革的同盟者?賽奇:要戰(zhàn)勝“既得利益者”的反對,會非常困難。因為市場、私營部門和中小企業(yè)沒有太多政治權力。因此,我想中國領導人必須說服那些今天的“既得利益者”,這是唯一的道路,告訴他們,改革不是要拋棄他們,將來仍會有你的好處,但不像過去那么大。如果不這么改革,大家都沒有好下場。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么改革會非常成功。回顧中國1978年開始的改革,很清楚,誰可以從改革中受益。當時,鄧小平得到人民的支持,農民承包土地經營,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許多官員在“文革”后復出。許多人在上世紀80年代從改革中獲益。上世紀90年代初,當中國經濟出一些問題時,鄧小平去深圳等地南巡,重啟改革新階段,又一次非常清楚地指明誰是改革的同盟者。因此,我認為,中國深化改革仍要有強有力的同盟。“讓媒體更自由地監(jiān)督官員”環(huán)球時報:中國政府非常強調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賽奇:中國當前最大的挑戰(zhàn)和問題、最尖銳的矛盾,基本上都和政府治理有關系。談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說得對,必須有現代化的系統(tǒng),中國的一些試驗已經開始。我認為,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提高治理透明度,另一方面要多一點針對官員的責任制。必須想辦法讓百姓來“管”他們的官員,真的賦予他們一些權力。此外,政府官員也要提高水平和能力。環(huán)球時報:如何讓百姓“管”官員?賽奇:要多開一些渠道,讓老百姓可以提出意見,多一點辦法監(jiān)督官員的活動。這方面,重要的是預算公開?,F在老百姓不知道政府怎么花他們的錢。同時,讓媒體更自由地監(jiān)督官員。必須解決透明的問題,讓老百姓找到辦法,參與政治決策的過程。 “中國治理體系要找到自己的路”環(huán)球時報:您剛才提到政府官員也要提高水平和能力,是不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就有針對中國官員的培訓?賽奇:實際上,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為中國政府官員辦的培訓班,也是嘗試提出一些最佳的實踐,并教給他們公共政策分析框架。有些在其他國家好的模式,可能對中國有用,但最終要由學員來判斷,如果有用,可以試一試,如果沒用,就扔掉。環(huán)球時報:針對中國政府官員來說,哪些模式是有用的或沒用的? 賽奇:我想強調,中國不能照搬別國的制度模式。每一個國家應找到他們自己的路。中國的民主和美國的民主不一樣,與日本的民主也不一樣。這些都是從各國的歷史發(fā)展形成的。如果看中國的未來,必須了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和中國的傳統(tǒng)。有幾個方面對中國比較重要:第一,在未來,國家的作用肯定還是很強,比美國強得多,因為美國的歷史,開始是反對英國的帝國主義,他們不要一個強的政府,而是要有更多的制衡。相比,法國政府的作用就夠強。中國肯定還是會有比較強的政府,來發(fā)揮作用,如國有企業(yè)會保留下來。另一方面,中國會有比較強的領導人,中國有這樣的傳統(tǒng)。和俄羅斯一樣,你看普京,好像俄羅斯人比較喜歡一個強的領導。中國近代史和中國共產黨自身的歷史中都有很多好的治理辦法,要學習過去的一些經驗。學美國沒什么意思,中國肯定不會有美國的體制。當然,美國的一些東西,如在公共財政、科技、教育等方面,對中國是有借鑒作用的。但學美國的政治體制,我覺得不是特別有意思,因為中國得找到自己的道路?!?/p>
環(huán)球時報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