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宏
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指出,縣域經濟發展首先是產業發展。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推進錯位發展,特色發展。
四川省丘區人口數、耕地面積均占全省一半以上,匯集了大批工業強縣,也聚集了眾多農業大縣和人口大縣。推進丘區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對夯實四川省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格局的底部基礎尤為重要。
也許發展工業的條件不足,也許旅游資源沒那么突出,但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物產,給了丘區農業大縣錯位發展,實現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條件和多樣選擇。如何發揮這種優勢,立足稟賦走出特色轉型之路?如何從農業大縣向經濟強縣全面突進?“無工不強,無工不富”,丘陵地區縣域經濟的工業強縣之路如何走?加速發展的突破點在哪里?
我們欣喜的看到,在四川丘區縣域競相發展的格局中,無論是三產聯動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的西充縣,圍繞巴山新居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平昌縣等農業優勢縣突破發展的成功探索,還是由以生物醫藥產業和造車業為龍頭帶動發展的資陽市雁江區等堅挺工業強縣脊梁的動人畫面,亦或以高端產業帶動城鄉統籌全域發展的仁壽縣爭當多點多極示范的生動實踐,都為我們給出了答案。
《當代縣域經濟》記者走進以擴權強鎮激發基層活力的宜賓縣,聚焦發展亮點,聆聽發展跫音,共同剖析四川丘陵地區實現突破發展的最佳路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