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垚

也許是巧合,在第五個“國際老虎日”,十八大后“打虎”反腐風暴中的“大老虎”現(xiàn)身。
7月29日17時59分,新華社發(fā)布消息:鑒于周永康涉嫌嚴重違紀,中共中央決定,依據(jù)《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對其立案審查。
輿論迅速翻遍了短短77個字符中所有可以解讀的信息:一是周永康已經不再被稱為“同志”;二是對周“立案審查”而不是“立案調查”。至此,對周永康“嚴重違紀”的程度和未來可能的處理結果,預期已然明確。
決不是一句空話
十八大后,落馬高官接連不斷,僅省部級副職以上就有30余人。近期,反腐風暴又驟然猛烈。
據(jù)“新華社發(fā)布”客戶端統(tǒng)計,自6月21日至7月20日,中紀委、監(jiān)察部公布了69起案件,涉及69人,其中有14人為副省級以上官員。
7月22日,中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推出了對《康熙大帝》作者二月河的訪談。這位歷史小說作家說:我們黨的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強的。
而相比改革開放后被立案審查的最高級別官員、首位被立案審查的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此前的“大虎”量級都無法相提并論。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在接受騰訊網采訪時說,這是在黨內生活正常狀態(tài)下第一次對政治局常委的立案調查。
黨史上首次——這一前所未有之舉釋放出的政治意義,已十分明顯。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多次強調,不論什么人,不論其職務多高,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決不是一句空話。
曾為政治局常委的周永康被查處,為中央“不論其職務多高”的反腐決心作了最有說服力的注解。
特權本就不該有
但是,十八大后強大的反腐高壓也帶來了另一種聲音。
7月17日,江西省委書記強衛(wèi)在江西省委十三屆九次全體會議上指出了近期的一些官場思潮:有的擔心高壓反腐影響干部士氣和隊伍穩(wěn)定;有的認為嚴管干部影響發(fā)展環(huán)境;飯不敢吃了、禮不敢收了,但事情也變得難辦甚至不辦了;有的覺得要求嚴了,當干部不自在,感嘆為官不易、“官不聊生”,進而為官不為,當好好先生。
輿論也從另一方面觀察著這種聲音是否會變成一種現(xiàn)實:十八大之后,八項規(guī)定的實施和反腐高壓之下,公務員是否有一批下海潮?
6月,《人民日報》發(fā)表了轉作風干部要有積極心態(tài)系列評論,其中開篇評論便直指這種聲音:“官不聊生”錯在哪?特權本就不該有。
《人民日報》直言:說白了,正是因為在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工作作風上缺乏足夠的束縛,讓一些人對不正之風習以為常,誤以為這就是“當官”的應有狀態(tài)。“‘為官不易的形成,恰恰是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常態(tài)。”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告誡領導干部:“如果覺得當干部不合算,可以辭職去經商搞實業(yè),但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fā)財。”
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改進作風制度建設進行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huán)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tài)。
當下上述官場思潮,無疑佐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的“良好從政環(huán)境”和“好的政治生態(tài)”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將共產黨人的信仰稱為“總開關”。他說,如果丟失了共產黨人的遠大目標,就會迷失方向,變成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者,最后意志消沉,奉行及時行樂的人生哲學,甚至產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想法,把當干部作為一種謀取私利、巧取豪奪的手段。
靠鐵腕懲治,更靠法治籠子
正是由于權力還沒有完全被關進籠子,為某些官場思潮提供了土壤。
就在周永康被立案審查的消息曝光后不久,中央決定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消息也隨即公布。這個即將在10月份召開的會議,主題是“研究推進依法治國等重大問題”。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立即預熱:關住權力老虎,靠鐵腕懲治,更靠法治籠子。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在即,法治中國,人心所向!
在評價對周永康的審查時,李永忠說,此次對周永康的審查,可以說是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具體體現(xiàn)。每一步的調查都是根據(jù)證據(jù)采取相應的措施,“證據(jù)指向哪里,就調查到哪里。”
這無疑是法治思維的具體體現(xiàn)。
值得關注的是,在十八大報告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表述中,除了十七大報告中固有的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等內容,還新加入了“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
而事實上,很多官員已經意識到,法治不彰,特權背面就是風險的懸崖。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了“三個善于”的改革著力點,為提高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指明了具體方向。
他說,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zhí)政基本方式,我們要“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