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萍
美育是美學在教育中的應用,是引導青少年思想感情健康發展,走向成才,走向美好生活的明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的文化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見,語文課程也承載了美育。而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中的美育常常被老師們所忽略,不能很好地實施,筆者從作文教學中就如何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引其發現美,認識美,促其創造美談談自己的體會,以就教于大家。
一、在觀察中發現自然美
要使學生有一支表現美的筆,就必須給學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欲達此目的,首先要根據美的特征,開展一系列審美活動。美的特征之一是:美必須是具體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形象在美的領域中占著統治地位。”只有美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學生感官時,學生才能受到美的熏陶,由聯想將個人的情溶于美的感受之中。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觀察自然萬物中發現美,并經教師指導點撥,讓學生蘊情。例如,在桃紅柳綠的春季,領學生觀賞公園春景,邊看邊說,適當點撥,可激發學生蓬勃向上的精神。觀賞泉水時,從它飛流直下,飛濺起串串水花,在陽關照射下變成五顏六色的水珠,聯想到珍珠,進而聯想到大自然是一位出色的魔術師,從而領略到大自然的魅力。從它的流勢聯想到永遠奮進,不斷進取的精神。觀賞花的色、形時,體會其風格是雍容華貴的,還是樸素淡雅的。是簡單明了的,還是婀娜多姿的。這種陰柔之美,以其給人或清秀、或小巧、或嬌嫩、或典雅的感受,引起人們的愉悅和喜愛之情。觀賞野花時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最后一朵朵仔細看。觀察結果:從近處一朵朵看,花小瓣單;從遠處整體看五彩斑斕。由此聯想到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學生在對美的形象的欣賞中,通過聯想和想象,不知不覺地認識了美的形象中所蘊含的意義,諸多美的形象在學生心中涌動,一股美的清泉在他們胸中汩汩流淌。他們想說,想學,想一吐為快,何愁無話可說?
二、在分析中悟出心靈美
美的另一個特征是以情感人,而不是以理服人,美作為人的自身本質的感情顯現,是以真善為基礎的,并扎根于真善之中的。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是在點滴滲透之中實現的。美育的潛在性特點,可以使人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完美的心理結構和心理定向。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只有學生自己認識到了一種美好品德,并悟出它的美之所在,深深地被感動時才會產生寫作的激情,才能較準確地表達它,使習作中的人物有生命的活力。這活力來自小作者與人物思想的撞擊,只有看到這種撞擊所產生的火花,才能有所悟,使悟到的內容流諸筆端,滲透在字里行間,寫出來的人物也就有血有肉了。有人收集到這樣一個素材:有位小學生因病把污物吐在教室里,班長看到了連忙打掃干凈,并端來開水讓他服藥,從精神上安慰他。一位同學分析到:這件事表現了小班長熱愛集體,不怕臟的好品德。假如我在場,也許會因怕臟物濺到身上而躲得遠遠的。這位小班長為什么不怕臟呢?經分析討論,這位同學又有所悟。他說:我平時做事很少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位小班長可能想到吐了的同學由于疾病,不得已弄臟了教室,心中肯定難受。這難受是雙重的:病痛、內疚。此時有人伸出友誼之手,就從心理上減輕了這個同學的病痛和負疚感,同時也給同學們創造了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大家都能在干干凈凈的教室里學習。這樣小作者通過分析、對比、深思,較深刻地悟出了人物的心靈美,就把筆較準確地伸向人物的神態、心理活動,探索內心奧秘,展現人物高尚的內心世界。還有這樣一件事:一位民警勇擒小偷,幫失主找回了錢包,但失主卻不敢承認這錢包是他的。讓學生合理想象擴展這件事,著重描繪錢包找到后失主的神態、語言、動作,表現他的矛盾心理,鞭撻他的懦弱,向人們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民警為他人著想,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失主只為自己著想,怕小偷報復,竟然當眾撒謊,一正一反,一美一丑形成鮮明對比,這樣學生在事物的對比中提高了審美能力,凈化、純潔了心靈。
三、在表達中理解整體和諧美
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一篇謳歌美的文章應表現出整體和諧美——景美、人美、情更美。所以在作文指導課中應引導學生挖掘美的因素,理解表達整體和諧美。由于平時學生以貯存了不少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教師再輸入一些新的信息,去碰撞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貯存,可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使他們豐富的美的貯存,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噴吐口。輸入新信息的方法如下:一是朗讀下水文。教師的下水文,學生感到特別親切,因而接受性強,可激起學生的創作欲。二是播放樂曲。實踐證明,根據需要選播樂曲,可引起學生美好的回憶,培養有意想象。美好健康的音樂能鼓舞人,激勵人們奮發向上,喚起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渴望。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他們能聽出曲調的節拍、感情,區分出是優美抒情的,還是雄壯有力的,并能根據樂曲進行聯想。三是輸出教師頭腦中美的庫存。教師可敘述自己美好的回憶,引發學生珍藏的記憶,使其情動而辭發,寫時注意運用襯托、對比、抒情等方法,表現文章的整體和諧美。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要老師做一個有心人,在每次的作文訓練中注重選擇,有意滲透,強化訓練,就一定能從中發現美并創造美,就能培養學生的寫作才能,促進學生成才。
(甘肅省通渭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