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 要:將游戲融入于課堂教學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學生好玩,愛玩,抓住學生的心理,抓住他們的眼球,與學生一起“玩”轉美術。
關鍵詞:美術;小學生;游戲;創造思維
美潤生活,美潤人生。美令人賞心悅目,美喚醒人的理性,美促進人求真向善。作為一名美術老師我是幸福而驕傲的。在我從教的這三年里,我深深地體會到,美術課要上好,還真不是那么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作為一名美術老師,我也有自己的思考,課堂中要營造一份和諧輕松的氛圍,尊重、信任并時時鼓勵引導學生。例如,我可以用什么工具材料來畫,我還可以添加些什么,把它變成這樣可以嗎。新課改要求教師角色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不只是教會學生學什么,做什么,更應教會學生怎么學,怎么做。因此,我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將游戲引入美術課堂教學,使孩子在玩中獲知,樂中得識,抓住學生好玩的心理,與學生一起“玩“美術。
游戲與教學二者是各自獨立的,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教學有明顯的外在目標,強調的是“結果”。而游戲盡管目前還無統一的定義,但教育界一般認同:游戲是兒童自發自愿、不受外力約束的自主活動,強調“過程”與“表現”,追求的是其本體價值——愉悅、享樂的功能,用兒童自己的話說即是“好玩”。然而,游戲和教學又有一定的聯系,其聯系主要表現在游戲在兒童享受樂趣,享受天性,自由歡暢的同時也自發地促進了兒童身體、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藝術的可貴之處也就在于它的獨創性和探索性,過多地限制會阻塞孩子的思維。所以在美術課的創意課堂上,即使是對幼稚的、甚至是很荒唐和不可思議的想法,也不可以批評,要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形成和諧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中平等、尊重、賞識學生并用游戲引導學生,讓他們從生活的點滴感受美,潛移默化地接受美、變得美。我在今年執教的六年級上半冊第十一課“人物裝飾畫”時,事先將前幾節課學生們寫生的一些優秀頭像作業布置于美術教室,整潔的環境、歡快輕松的音樂都營造一份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導入部分我用“火眼金睛”游戲環節,對比西班牙大師畢加索和平時同學速寫的一張全身像,引導學生從色彩、構圖、人物形象等方面進行比較。課堂中欣賞多張人物裝飾畫作品,讓學生“比一比” “演一演”,并主要引導學生找出人物裝飾畫的方法。如我會拋出問題:他的外形有何特點,五官和我們有何不一樣,他們的動作怎么樣,構圖你喜歡嗎,色彩怎么樣。學生立刻會想到頭小身長、五官重組變形、夸張人的身體比例等,從而掌握設計夸張變形的方法。我示范時主要引導學生向畢加索學習,將模特正面與側面相結合,并讓學生自己說說熟悉的點線面,結合他們的回答用大小不同的點,變化豐富的線和色塊添加來裝飾人物,從而掌握繪畫技能。在課堂結束時拓展欣賞中國民間刺繡、剪紙、皮影等人物裝飾畫,讓學生真正將人物裝飾畫的美運用到我們生活中,培養他們表現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知識的進步,是知識的源泉。”在美術教學中運用生動有趣的游戲,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激發小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把班級分為6個~8個小組,一個小組4人~6人,把老師需要勾畫的場景設計出來,每一個同學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最后確定每一小組的設計的圖片。比如“設計迷宮”“競技體育目”“桃花樹”等,都能激發學生的猜想和幻想,應多給小學生提供一些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在游戲中發現自我,發揮個性,感受成功的喜悅。
實踐證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的課、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因班級而異,引入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游戲內容,讓美術課堂氛圍更和諧,更快樂,使學生在快樂的教學中學到知識。讓每一堂美術課都有精彩的體驗,激勵、喚醒學生潛在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散發出燦爛的光芒!
參考文獻:
[1]王春燕.使教學與游戲從對立走向真正的融合[J].教育理論與實
踐,2002(12).
[2]顧子龍,劉娟.小學美術課堂的另類創意教學[J].基礎教育課網,
2009(2).
[3]吳也顯.小學游戲教學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江蘇常州市武進區鄒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