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曉敏
幼兒基本體操是幼兒園重要的體育活動內容,是鍛煉幼兒身體的有效手段之一。練好體操中的基本動作不僅能幫助幼兒掌握體操中的技巧,而且能夠培養幼兒的興趣,達到開發幼兒智力、增強體質的目的。我們嘗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動作水平、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教學支持,將各領域的內容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采取適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游戲的形式練習體操動作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兒童的全部生活,也就是游戲。”練習基本體操動作也應如此。如在組織幼兒進行腿部韌帶訓練時,如果單單讓幼兒枯燥地練習基本動作,那幼兒肯定不愿意,最多在老師的督促下,堅持一小會兒,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就絲毫提不起興趣,更談不上動作的發展。針對孩子的特點,在進行該動作的訓練時,我們嘗試與幼兒協商,賦予一定的角色。例如,引導幼兒觀察天鵝,天鵝的腿是直直的,那么小朋友的腿在模仿天鵝時也始終應該是直直的。幼兒在角色的幫助下,動作堅持的時間就會更長,動作也會更加標準了。又如中班在練習蹦腳尖跳時,我們將其與語言領域中的故事《青蛙的旅行》融合在一起,按照故事情節,跳田埂、跳池塘、跳土坡、跳小溝來進行,賦予一定的故事情節,這樣可使反復的練習變得多姿多彩,歡樂無限。又如在小班發展幼兒柔韌素質的時候,我們結合美術活動中的“小紙人”,讓孩子們隨意在紙上擺一個身體造型,與同伴相互模仿、學習,這樣孩子們在擺擺弄弄、學學做做中鍛煉了身體。
二、教師的講解示范要有啟發性
啟發式講解就是講解時運用啟發性的語言,它可以誘導幼兒進行思索和聯想,從而加速正確概念的形成,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講解一個動作,尤其是一個新的動作,教師光講,只能調動幼兒的聽覺器官,使幼兒機械地接受。長此以往,容易養成幼兒動耳不動腦的惰性,降低學習興趣。有問有答,能促使幼兒耳腦并用積極思考。如教“跳躍動作”,講解時我們先問:小朋友想一想,跳起后,身體哪個部位先著地?這樣一問,必然引起幼兒動腦思索,于是,有的說“要屈腿”,有的說“要腳前掌先著地”……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老師肯定正確答案,然后說出跳躍落地的要領:屈膝、腳前掌先著地。由于這些要點是經過幼兒思考之后說出來的,老師只不過加以總結,因此,他們印象深刻,做起動作來也就格外認真了。
幼兒教師應成為語言藝術家。干巴巴的說教,會使幼兒感到索然無味。而形象化的講解,藝術性的語言便能誘發幼兒聽講的興趣和求知欲。為了幫助幼兒對動作的理解和掌握,我們利用多種語言指導策略穿插在活動過程中。給動作創編朗朗上口的兒歌,以有趣的故事導入,設置形象的語言情境,運用肢體語言,采取小組個別交流等幫助幼兒學習,幼兒興趣高了,動作很快就掌握了。
示范時,除了要求教師熟練、輕松地做出正確示范外,我們還將示范和講解相結合。邊講邊示范,講做結合,使幼兒耳目并用,同時得到語言和表象兩種刺激,從而加深印象,鞏固概念。例如,教“行進間踢腿”,為了維持身體平衡,要求幼兒將兩臂自然平伸在身體兩側。老師在做示范時,可以邊走邊講兩臂的平衡作用。此外,示范的方式對不同年齡班應有所區別。對小中班幼兒多啟發誘導,采取邊講邊示范的方式,對大班的幼兒結合講解只示范某些比較復雜的或帶有關鍵性的動作。
三、采取多種形式練習基本動作
幼兒對某一動作的掌握不是一遍兩遍就能學會的,它需要反復練習,不斷糾正才能完成。首先,讓幼兒根據教師講解、示范,面對鏡子進行“自我糾正”,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嘗試利用PPT教學,采用對比的方法來練習,找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請大家比較,看哪個對,哪個錯。這種方法,對幼兒的啟發性往往更大一些,幼兒通過比較、鑒別,對正確概念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其次,是教師根據幼兒對動作的掌握情況進行分組練習,讓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輔導能力差的幼兒,從而使他們共同進步。第三,老師要利用音樂伴奏練習幼兒的基本動作。美妙的音樂能使孩子們身心愉快,能陶冶孩子們美好的道德情操。我們在訓練幼兒基本動作時,借助音樂的力量,既能指揮幼兒,又可以提高他們對活動的興趣。隨著樂曲的變化,反映訓練活動中運動量的起伏,使教學形式更豐富更活躍。例如,讓幼兒在四二拍的曲子中進行練習走的動作時,可選擇節奏明快的樂曲,讓幼兒隨著歡快的樂曲練習雙臂上舉、下蹲、體轉等動作。
總之,要練好幼兒體操中的基本動作,就要在老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方法上,手段多樣,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幼兒,巡回觀察,個別輔導,從而使他們的基本動作在原有起點上,得到最優化的發展。
(江蘇省常州市陽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