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艷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向高等藝術院校輸送合格生源為目的的普通高中美術特色班如雨后春筍般地在各地涌現。普通高中創辦美術特色班有利于普高培養合格加特長人才,有利于保證高等藝術院校的生源質量。教育是一門科學,教學應有規律。當前盡快建立合理、科學的教學體系至關重要。下面本人根據近年的學習、教學,談談自己在色彩教學中的五步法。
1 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近年來持續升溫的藝術高考已基本建立了完備的考試規范。色彩考試主要是考察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理解和運用能力及表現色彩的能力。色彩是造型藝術中研究客觀世界一切物象本質的學科之一。高中美術特色班色彩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圍繞高考要求,讓學生充分理解色彩的本質內涵,并通過嚴格、科學、系統的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地、深入地、扎實地掌握色彩造型能力。自然萬物千變萬化,必須要抓住其本質的形式,掌握其形式的規律性。色彩是引起共同的審美愉悅的,我們最為敏感的形式要素,同時也是最有表現力的要素之一,因為它的性質直接影響我們的情感。色彩研究要以科學事實為基礎,要求精確和明晰的系統性。這就要求我們重申色彩理論,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
繪畫學習與學生的情緒也有密切的關系。有人認為審美的知覺,就是一種情緒的知覺。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往往是從作品具有一定的情緒體驗開始的。色彩的體現更有說服力,在作畫過程中,情緒對學習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藝術作品如何有感人作用,就在于它的吸引力,如何把作畫者引入,這就要求先調節自己的心態,穩定情緒。讓我們得去“喜歡”它。
2 針對性的臨摹掌握基本技能
掌握水粉畫的基本技法是臨摹的主要目的之一,水粉色彩的基本技法包括:
(一)濕畫法,濕畫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潮濕的畫面上進行操作,或將顏料調入充足的水分涂抹在畫面上;另一種是用軟毛刷在白紙上刷一層清水,待半干時作畫。濕畫法一般要求一次畫完,不宜反復修改,也可作為一個步驟鋪墊底色。成與敗的關鍵是把握好水分的多少,這種畫法偶然性大,應把握住可遇不可求的偶然效果,見好就收。
(二)干畫法,干畫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水分與顏料的比例適中,一般將顏料調合均勻,從暗部落筆,最后畫亮部色彩。也可使顏料不調合均勻,直接在畫面上調合。這種畫法既能薄薄罩染,又能層層重疊,使畫面的表現力增強,體積飽滿,色彩變化更為豐富。
(三)干濕并用法,干,濕畫法在水粉畫中往往兼用,有時某個部分采用濕畫法,而另一個地方又采用干畫法;也有時在同一個地方采用干濕并用法。所以作畫時不應被技法所限制,有時還可以靈活的創造技法;只要出現好的效果就行。
(四)干擦接色法,水粉畫的難題之一是色與色的銜接問題,為了顏色銜接得當,有時直接用較干的顏料調合后干擦上去。這種方法使用得好,色彩的銜接就會比較自然,可產生一種厚重的真實感。
(五)色層積累法,這種畫法,也是最常用的畫法,也叫多層畫法。先鋪一層底色,第二遍畫時保留一些底層的顏色,而第三遍畫時再保留一些底層和第二遍畫的顏色,這樣層層積累,便可產生斑駁、厚重、豐富的色彩效果。
(六)筆法,水粉畫最重要的技法還包括運筆的方法,筆法的運用得當可以表現出物象的質感、色彩的韻律和畫面的結構、節奏等;同時它也是傳達作畫者情感的基本表現手段;也可以成為個人風格的基本符號。最好的筆法就是自由用筆。但習畫者最好從擺筆入手,擺筆是水粉畫最基本的用筆方法,當然也可以采用點、掇、勾、掃、涂等筆法。同時臨摹也應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另外范畫的選擇也很重要,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3 有效的寫生訓練整體觀察
色彩的觀察方法,應遵循一定的科學性,強調整體性。觀察即視知覺,而視知覺就是感受,繪畫離不開視覺感受,它是作畫的前提條件。自然物象中都含有美的因素,但要靠我們去發現和認識它,這是作畫中審美的前提條件。畫色彩要感受和理解色彩美、結構美、形式美,尤其要抓住和保留第一感覺的印象,它是最為鮮明生動的。之后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好色塊之間的冷暖、明度、純度、色相的對比關系,并抓住色塊與形體、平面與立體所造成的形式特征。運用色彩關系,構成關系等多種手法使之形象化、藝術化。對色彩和形象的感受應人而異,有人敏感,也有人遲鈍,但經過好的訓練方法都可獲得較為敏感的感受。
(一)整體觀察是常說的一句話,而真正做到整體又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可通過這樣幾種途徑獲得整體的觀察方法:
(1)色相的對比觀察:這種方法應當貫穿作畫的始終。大色塊之間的色相差別是容易區別的,但同一色塊之間的差別就不容易分辨。這就需要對比觀察,而觀察時應當注意光源、環境、空間對色相的影響作用。
(2)明度的對比觀察:色彩的明度和明暗、空間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學畫者對色彩的色相是比較敏感的,但是對色相中明度的差別感受相對比較遲鈍,特別是沒有經過明暗調子嚴格訓練的學生就更顯得困難。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需要將光源、空間、色相進行對比觀察,才能準確地找出色彩的明度差別。
(3)純度的對比觀察:一幅色彩畫應盡可能保持色彩的純度,但畫面中每一塊顏色又不可能同樣鮮艷,純度最高的色彩往往在畫面的某一部分,過多純度的色彩會造成畫面的火氣,過多灰暗的色彩也會造成畫面不夠響亮。而恰如其分地運用純度對比就可以產生非常理想的效果。
(4)鄰近色彩的對比觀察:能否畫出豐富的色彩變化,不在于畫出那些差別大的色彩,而在于把握好同類色和鄰近色彩的微妙變化,如果僅僅只能區別紅紅綠綠、藍藍紫紫是不夠的,色彩的修養及能力主要在于控制好鄰近色的細小變化和這些色彩的搭配關系。
(二)在正確觀察的基礎上,還應注意色彩的表現問題。色彩的表現要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簡化與概括:不管什么樣的繪畫作品多都離不開簡化與概括,簡化的目的是使形象更鮮明;概括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整體。簡化不是簡單,概括不是空泛,它同豐富性并不矛盾。簡化與概括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針對形體關系而言;二是針對色彩關系而言。自然形象絕不等于藝術形象,藝術形象需要加工,提煉后才能獲得,而獲得藝術形象最直接的途徑是簡化與概括。
(2)把握好色彩的色調:色調一詞容易使人聯想到音樂的曲調,而好的樂曲是由多個和諧的音符組成。繪畫也是一樣,色彩中多種色調關系的組合,形成和諧的色彩調子,沒有調子的色彩不能說是漂亮的色彩,把握好了色調就等于找到了和諧的色彩關系。在寫生中即使對象的色彩不和諧,而在作畫者眼里也應當是和諧的。這就是說繪畫者對色調的組織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并非是對物象的照搬,而只求色彩與物象是否一樣,是極其片面的,應當放眼全局把握整體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