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課堂里的學生大多對課堂的課程教學沒有學習興趣,或者學習興趣不大;新生剛入學時大多還充滿了學習興趣,但是1、2個月后許多學生就開始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作為教師不禁要思考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哪了?怎樣的教學可以適應學生的興趣?課程設置應該如何適應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通過自己在《計算機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切身體會,分析學生的學習的學習興趣去哪兒了,為今后提高教學效果做借鑒。
關鍵詞:興趣;課時;技能;去哪了
興趣是指人們對事物的喜愛情緒,喜愛情緒有助于人們對所喜愛事物的學習、探索、研究等等。中國唐代著名詩人、哲學家韓愈有這樣一句治學名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對聯表明學習這件事本身具有“苦”的味道,學習不是一件娛樂的事情,這無疑對沒有學習興趣的學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如何激發、提高學生對學習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同時思考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哪兒了?
1 課時安排對學習興趣的影響
每門學科的學習課程都有一定教學課時的安排,教學中大多每周一次2課時,有些課程每周2次4課時。每周2次4課時的安排是基于教學內容較多或難度較大考慮。實踐教學中發現這樣的課時安排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厭煩情緒。
例如《計算機技術應用基礎》五年制教學班是128課時,這就是說要2個學期的課,并且是每周2次課4課時。
1.1 課時長容易導致教學內容不充分
《計算機技術應用基礎》這是一門眾所知曉的學習內容,也沒有什么教與學的難度,教學課時過多就容易導致每次教學安排的教學內容較少、分散。甚至重復。例如:文字錄入、格式設置、字體字色、文件打開、保存等等操作在WORDER文檔、EXCEL數據分析統計表格、PPT演示文稿中都會用到并且是一樣的,所以教學內容沒有那么多,用太多的課時重復,給本已經對理論學習興趣不高的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無疑是種折磨。
1.2 課時長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瞌睡
《計算機技術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與應用幾乎每個學生(在教授本課程的第一次課時筆者做了調查問卷:三個班級共有120人,只有一個過去是學習柔道的學生沒有學習過。)在小學、初中都或多或少地學習過,所以教與學的難度不大。職業院校的學生有個特點就是集中精力不夠,經常走神,教師如何盡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個手段。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聽一首節奏明快的的歌曲容易興奮、快樂,容易學唱并記住曲調。搖籃曲的曲調特點是緩慢、平淡,課時長得象一首搖籃曲,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并入睡。原本就知道沒有什么學習難度的學習課程,卻要每周2次4課時的教學安排,視覺疲勞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瞌睡,宛如一名駕車長途旅行的司機,怎能不讓學生在課堂入睡呢?!
1.3 讓學生去做練習消磨課時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能力
筆者曾經就這個問題請教,得到這樣一種答復:讓學生去做練習,多練有好處。
“技能”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是這樣描述的: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由此可以理解為“技能”不應只是動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做事”的能力。
《計算機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基本技能知識與應用的掌握,是一種能力的體現,掌握一些基本操作并知道還能有哪些功能即可,如若今后遇到問題知道可以應用本門課程的知識解決就可以了,也就是說遇到問題有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能力是最重要的。“技能”不是“技巧”。用做練習讓學生消磨課時容易導致學生忽略能力的養成,甚至挫傷學生的能力。如果今后需要,自然就會熟練,在教學中沒必要做過多的重復練習消磨課時。
現在50多歲的人很多在用電腦、手機時不大能熟練應用漢語拼音,因為年輕時沒有那沒多的應用機會,而現在的學生們經常發短息、微信、玩游戲,時時刻刻在用著漢語拼音,自然就能很好的掌握。
2 學習內容的陳舊對學習興趣的影響
學生報考職業技術院校大多出于對傳統的初高中學習內容感到學夠了或者有著這樣那樣的不適應,盼望變革,盼望能學習到職業技能,與以往的學習內容有所不同。然而當他們來到新的學校后,一年來的學習課程是:語文、英語、物理、數學、計算機基礎應用(這門課在小學、初中名為“信息技術”),這5門課程對新生入學一年2學期中都是每周2次4課時。語文、英語、物理、數學這四門課程學生大多熟悉得都厭煩了,特別是我們的教學講解與中學教師在嚴格的國家級教學大綱中磨練出的教學計劃與教學設計相比要遜色的多。體育與健康、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這兩門課程是常規課程。
3 學習興趣去哪了?
在教學中深深地感到保護、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學習知識的多少不重要,若能有極高的興趣就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自主地去學習知識和技能,就有可能激發學習的潛能和能力。
從上面的一些陳述中看到:由于課時的安排、課程內容的陳舊、或多或少地挫傷了一些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哪兒了?
3.1 手機、iPaid閱讀滿足了學生們的求知欲
通過詢問學生在課堂中不聽課看手機在做什么得知:應用手機在閱讀。理由是紙質的書籍太貴,買不起;對課堂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想看的書籍在圖書館借不到等等。應用手機閱讀即不用花錢又能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手機閱讀方便、可操作性好。
3.2 手機、iPai玩游戲滿足了學生們的娛樂
游戲能帶給人們輕松、快樂感,所以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然就會被游戲所吸引。就算你暫時在課堂中把學生的手機收走,學生也不會好好上課聽講。
請看手機收上來之后的情況:
一次:收了6個學生的手機后,3個學生開始睡覺,2個學生開始聊天,1個學生無奈地好像在聽課;
二次:收了2個學生的手機后,都開始睡覺了;
三次:收了3個學生的手機后,1個學生開始補其它課程的作業,2個學生開始聊天;
有的學生睡了一會兒又借了別的同學的手機開了閱讀或玩游戲。
甚至有的學生對我說:“老師,若能現在上體育課我可以不玩手機。現在上課的內容真是學著沒意思”。一句沒意思,道不出學生的種種想法,卻能明明確確地表明學生就是沒有學習興趣。
3.3 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展觀摩課活動,并展開講課教師、相關的教學管理人員、教學系部領導、督導人員、聽課教師綜合點評一下觀摩課的教學特點、優缺點,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督導人員的督導水平、教學管理人員的水平。有觀摩,沒有點評是一個不完整的教學管理設計。
正可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聽觀摩課)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點評)則殆。所謂的教師自己去討論,“觀摩課”活動就是一次戲劇表演。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無疑是教學中最首要的核心和根本。
作者簡介
陳媛(1959-),女,北京,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工學碩士,從事LED顯示技術、攝錄編后期制作、單片機控制技術、RFID射頻識別技術等的研究;工作在教學第一線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