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樂
摘 要: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成為當前促進中小企業穩健發展的重要議題,本文就當前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提出規范民間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對策
1 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中小企業在當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靠自己的資力,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很小得到政府與之經濟地位相匹配的政策支持。因此,資金短缺是中小企業發展中長期存在的問題,盡管國家一直把完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體系,改進中小企業融資支持服務作于一項關于國民經濟正常發展的重要任務,卻沒有能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實質性文件或相關法規出臺,以及融資服務體系不完善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具體表現在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受限,間接融資不暢,融資成本過高等方面。
1、直接融資受限,主要是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在于股權融資,規模小、公開性弱、治理不規范等特征決定了很難通過資本市場等渠道公開融資。
2、間接融資不暢。長期以來,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主導中國金融行業,這才是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的最大約束,大型商業銀行,較少對中小企業放貸,特別是小微企業遭遇了愈加嚴重的融資難題。
3、融資成本過高,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除需支付較高的利率外,還同時負擔手續費,管理費等條目眾多的費用。小額貸款公司、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等服務于中小企業的民營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同樣過高,也加大了融資成本,使致加劇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2 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1、規范民間金融,瞄準民間資本,因為民間資本豐厚,可以提供較充足的資金來源。從中國民間的傳統來看,中國居民尤其是城鄉居民向來就有節約和儲蓄的習慣,這就為民間金融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的收入增加,個人財富增長,也為民間金融提供了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
2、民間資本可以組建新的民間金融機構,吸收民間大量的閑置資金,為中小企業融資排憂解難。同時要引導規范民間金融,一是對資金投向上加以引導。應加強政府對民間資金的引導。引導民間資金投資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重點扶持的建設項目上,如一些農業龍頭項目,并對這些資金投向所獲利潤上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另一個允許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引導民間資金投向實業生產,防止資金投向“空心化”。
3、民間資本可向中小企業投放資金來拓展自身的投資渠道。盡管城鄉居民手中擁有大量的閑置資金,但是居民儲蓄在正規金融領域的資金投向很有限。相當多的居民選擇將手中的閑置資金存入銀行,獲得銀行利息。這是城鄉居民保守的資金投向方式,具有安全感,不擔風險。其實這種傳統的銀行存款方式,對城鄉居民來說,不是最理想的資金投向。龐大的民間資金來源卻因為資金投向渠道不暢而找不到出路。為此,民間資本可以通過組建新的民間金融機構,并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投資拓寬其資金投放渠道。
4、規范財務制度,提高信息披露水平。為了消除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應加倍努力提高自身財務管理水平,這不僅是獲取外部融資的客觀要求,更是企業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小企業可通過建立完善科學規范的會計電算化制度和財務管理機制,加強企業內控制度建設,同時加大對外的信息披露,提供全面合理準確的財務報告和其他企業信息,這樣實現企業的信息化改革。此外,中小企業需同時提升自身信用水平,切實履行供貸合同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創造良好的外部融資環境,這樣才能提高融資效率。
5、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與民間金融合作。在銀行,債券等傳統融資渠道之外,中小企業應積極主動發掘新式高效低成本的融資方式,與快速發展的民間金融機構合作。如借助典當、融資租賃、同業拆借等在國家監管內的民間融資,一方面加大融入資本的靈活性,擴大融資渠道,另一方面選擇正規經營的民間金融組織也可以降低傳統民間借貸的信用及利率風險。通過以上多形式的方法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融資效率,可以獲得更多的運行資金擴大生產,從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