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彩霞
日前讀到高昌先生的新作《鷓鴣天·那枝蓮》,他的用語極富生活情味,又新奇可喜。這些簇簇生新的創格語言,很有陌生感。我眼前為之一亮。詞云:
鷓鴣天·那枝蓮
瓣瓣心香聚有緣,喧嘩人海那枝蓮。節長節短絲長在,花謝花開情自牽。青仄仄,粉團團。常從煙雨憶田田。秋波春水隨時運,蕩蕩風云淡淡看。
這是以象喻的手法寄托情思之作。如此描寫蓮花,可謂別開生面。“瓣瓣心香聚有緣,喧嘩人海那枝蓮?!遍_篇兩句,入手擒題,占盡了氣象。對喧嘩人海里的那朵蓮的邂逅的描繪,曲折地傳達了緣分是天作,用筆清逸,遺貌而得神。
令詞人魂牽夢系的蓮,在作者看來“節長節短”與“花謝花開”也是原生態的茅舍東籬,季節輪回,春花秋月,造物無私,一視同仁。但卻“絲長在,情自牽”,欣悅之狀見于字外。此類旁敲側擊的表現手法是很別致的。語淡而情深。不曾作態,恰妙造自然,婉曲而近沉著,新穎而不穿鑿。與北宋陳與義“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堪相媲美。流露出安貧樂道的自然高致,仿佛一個巨大的口袋,接住了此前所有的感嘆,封口收束,一切都歸于沉寂。每個人對生命的理解可能不同,我贊賞那最后的堅持,不管為了什么。
下片進一步描述蓮的成長,以“青仄仄,粉團團”跌宕,從空靈回到人間。纖筆細描,以細節的真實補足語境。此等語在男性詞人中殊難見到?!俺臒熡陸浱锾??!庇霉P幽折,寄情芬芳。得此一句,便覺境體空靈。此等語愈樸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不妨說盡而愈無盡。在歷經風霜雨雪,嘗遍生活酸甜苦辣的同時,對人賴以生存的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進行深層的思考;對歷史的反思和現實的追問,閃射出理性之光,遼遠、深闊。結拍“秋波春水隨時運,蕩蕩風云淡淡看?!倍嗝醋匀坏恼Z言,多么開泰的心境。摻入理趣,可見出作者的淡定與深邃的思致。他毫不隱飾,把自己擺進去,又和盤托出了,表現了詩人對風雨人生的散淡情懷與堅定信仰。
詞構思奇逸,造語生新是其風格的最大特色。忽天忽地,神光離合,用散點技法,來表現意識流,給傳統詩詞帶來了一些新機與異趣。下片多用疊詞,用得都很貼切,一點沒有硬湊之感。而是加重了語氣,有意給自己設立難度,卻給詞增添了不少情趣。
古今詠蓮者多矣,而高昌先生別出心裁,獨開一支,準確傳神,哲理獨具,于娓娓道來中鋪陳,似不著力處見工。一再吟誦,反復品味,短短55字,通靈剔透,作者從新詩入求,故于意象的追求下力殊深。在語言的使用上,很有特色與新意。這在時下眾多作手中是并不多見的。在立意與表述上都透著汩汩的靈氣與力辟新境的勁頭??烧f是別具一副筆墨的作品。能令人耳目為之一新。這使我想起了潘天壽的詩句“忽有幽香尋不得,蘭于石背一花開?!比绱艘鈿怙L發,高朗軒昂之作,置于當代名家林中,應不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