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藝林
(華中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當前,我國對于民族音樂教育的觀念還較為薄弱。目前的許多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熱愛,遠比對于民族音樂的熱情。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也造成了在進行教學過過程中,許多的教學對于民族音樂教學忽視的現狀。因此,對于民族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對于改變教育現狀有著實質性的指導意義。
目前,許多的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熱愛程度極主,遠遠超過了民族音樂的熱愛。在當前的許多音樂教材中,雖然民族音樂的占比較高,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于民族音樂的教學往往出現了被忽視的情況發生。加上音樂老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音樂老師在其中形式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灌輸式的教學形式為主。主要以知識理論為教學內容,忽悠了實踐的過程。整個教學活動,過于看重這些理論性的訓練,讓整個學習氛圍形成了呆板、枯燥的氛圍。多半采用的是傳統的體驗性音樂教學法和實踐性音樂教學法,現化教育中的是語言性音樂教學法.探究性音樂教學法比較少,讓學生無法真正意義上地了解到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
其次,音樂教材的內容比較陳舊,導致學生對于音樂課失去了學習興趣。雖然現在的學生很希望在音樂課中學習到民族音樂,但是在進行學習過程中,傳統的教學形式,無法讓學生體會到民族音樂的樂趣,導致了學生失去了對學習民族音樂的渴望。通過調查發現,在現行的音樂教材中,喜歡教材中的民族音樂的比例僅僅只占5%,這樣充分地發現了民族音樂在所有音樂形式中,并沒有優勢。學生們對于喜歡的民族音樂學習,只有通過自身喜好、家庭環境或者媒體來進行了解與學習。與此同時,對于民族音樂教學活動中,還存在有設備了備不足,其次是教材編寫不好的問題,這些都是導致學生對民族音樂失去深厚興趣的主要原因。
最后,有些地區從事民族音樂教學的老師,本身對于理論水平就偏低,操作能力較差,甚至還出現了由其它學科的老師為代課的情況發生。這樣的教學形式,無疑讓民族音樂教學得不到質量的保證,根本無法完成教育的本質。導致學生得不到課程標準的執行,失去了對民族音樂的興趣。這樣薄弱的師資力量,嚴重地阻礙了民族音樂教學地發展。而且在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下,對于音樂學科的不重視,導致了音樂課程的監督與指導沒有得到重視。重點只放在了主要課程,對于音樂課的選擇,出現了可有可無的情況發生,這種家庭與環境的錯誤觀念,也影響到了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的熱情。
前面有所提及的高校音樂教師素質問題,在進行完善過程中,首先需要針對音樂老師進行系統的音樂知識培訓,同時也需要給予這些音樂老師一個發展的平臺與自由發揮創新的空間。其次,在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還需要制定出一個完整的教學制度,以制度進行約束,以制度的制約來影響提升老師自身的發展。以制度來完善教學評價與激勵,從根本上提高了老師的工作熱情與創新意識。民族音樂的根源在于民族的日常生活,如果想要對民族音樂進行深入了解,就需要多去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進行觀察與思考,把這些內容都融入到民族音樂教學中,創新出更多的民族音樂教學形式,為宏揚民族文化做出相應的努力。
在傳統的教學形式中,多半以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從而,需要創新出一些新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改變對音樂的審美觀念。而且需要按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來引導學生參與到民間采風等活動中。并且不定期地邀請一些民族音樂藝人到學校中進行表演,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對民族音樂的理解。通過對民間音樂人的接觸與學習,更能直接了解到民族音樂的本源。把一些民間較為適合當前學生心理特征的民族音樂進行引入,在課堂中給學生進生表演,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與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以個性發展的模式,把學生進行個性化分組,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的形式更能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繁雜的學習生活中,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學習民族音樂。
前面有所提及,學生對于目前教材中民族音樂的喜愛程度調查,并不容樂觀。在這樣的形式之下,作為合格的音樂老師,需要根據當前的教學要求,進行對音樂教材的擴充。在以教學任務與教學章程為前提的基礎上,進行對內容的擴充。這個過程,可以先對學生進行調查,結合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好進行重新組合。把音樂老師自身的教學風格與這些擴充內容完美地結合,有目的地把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的民族音樂,引入到音樂課堂中。由于我國地大物博,每一個地區都有自身的民族音樂。老師可以根據當地的生活習俗,把當地各族的特色民族音樂進行整合,把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進行對比式教學,再尋找出一些兩者有相結合的音樂進行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也增強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意義地了解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按新教綱中要求,老師只會以簡單的教學形式教會學生對歌曲進行演唱,但對于民族音樂的創作背景、創作理論以及演唱時的腔式,都不會做出太詳細地介紹。但是這樣的教學理念,很容易會導致學生對民族音樂出現“有形無神”的情況。學生無法通過教學而了解到民族音樂的真正意義,更談不上對民族音樂的傳承。從而,音樂老師需要在思想上進行改變,不僅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講解民族音樂的背景與意義,還需要通過多種渠道,發掘出更多優秀的民族音樂,并對其進行深入地了解。把這些有意義的民族音樂引入到教學課堂中來。這些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民族音樂的教學質量。真正意義上地把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把民族音樂深深刻在學生心里,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才會喜愛民族音樂。
總而言之,進行民族音樂教學,是對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想要推動我國民族音樂教育地發展,還需要在學生中樹立起弘揚民族音樂的理念,讓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實現對民族文化的傳承。
[1]王萍萍.關于加強學校民族音樂教育的思考[J].藝苑,2008,(06).
[2]蔡飛.在素質教育中強化民族音樂教育[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