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藝維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62)
中國,這個東方的巨人,在十九世紀中期西方各國努力改革、變法革命的時候,仍處于封建君主的統治下。在政府無能統治以及西方各統治者的鯨吞蠶食下,全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最終中國人從中得到了反思,希望尋找中國自己真正的道路,逐漸探索中國富強的途徑,通過自身的努力進入一段新的篇章——中華民國時期。
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人們通過革命終結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但是由于長期的奴役性格影響,人們未能意識到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解放,再加上軍閥混戰、列強侵略,造就了一段動蕩不安的時代,也正是因為落后,中國人探索自強,逐漸朝著新的正確的方向前進。
任何時代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源和流,民國時期也一樣,時代在發展,它所帶來的發展給新時期的文化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同時與傳統文化共同組成了民國時期的文化。在這樣的一個社會文化背景下,中國的藝術也呈現出了特殊的發展歷程,表現出特定時代的發展線索和脈絡。
(一)人文思想對舞蹈的引導。傳統思想文化是幾千年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特征。舞蹈已經慢慢成為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另一種方式,這其中融入了許多傳統思想,而這些思想也對舞蹈文化的形成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集中體現了不同舞蹈在一起若能協調合作,互相依存,互相發展,就能達到柔性美、和諧美、協調美,給人以精神的洗禮、視覺的享受。
(二)外來舞蹈文化的興起。近代的中國社會民主化受到了西方現代民主思潮的影響,民國時期的舞蹈形式和內容也漸漸豐富起來,這時傳入的是與傳統舞蹈相異的娛樂形式——交際舞蹈華爾茲,曾引發了世界身體文化領域的一場革命。
(三)中西舞蹈文化的交融。中國舞蹈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代的人們常常用舞蹈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些歌舞常常用來禮教和娛樂,到明清時期與戲曲相結合,形成了載歌載舞的中國戲曲舞蹈,它在藝術的形式上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等多種樣式,形成一種綜合的藝術。現代戲曲藝術家們都不斷的強化、提高戲曲表演的舞蹈成分,使之舞蹈更具美感,提升舞蹈的欣賞價值,也使舞蹈更好的融入國民的生活。
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人類生存發展,不同種族和文化的變遷發展,都在舞蹈中留下了珍貴的印記,與民國時期文化相存的中國舞蹈,也留給人們不一樣的舞蹈思想,文明因舞蹈而多姿多彩,舞蹈又以自己獨特的文化彰顯中華民族的生命力與活力,它們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共同鑄就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
(一)舞蹈藝術的復蘇。在近代舞蹈史中首先走出國門學習舞蹈的先驅人物就是晚清宮廷舞蹈家——裕容齡,她既是第一個留洋歸國的舞蹈家,又是第一位創造了新型中國舞蹈的舞蹈家。她跟隨“現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鄧肯并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學習西方舞蹈,編排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同時又將這些舞蹈及舞蹈思想帶回了中國,使國人真正了解西方新型舞蹈,使中國舞蹈家思想得到解放,也使中國舞蹈吸收西方先進的思想,不斷完善自己。
(二)學堂舞蹈的普及。這一時期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走出國門,接受科學、民主思想文化,以蔡元培為代表教育家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及其美育思想,奠定了現代教育及其藝術教育的思想基石,亦引領了中國近代舞蹈教育的方向。
(三)民間舞蹈的革命性。民國時期的的變革動蕩波及全國的每個角落,對中國民間舞蹈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但民間舞蹈從未因此而衰落和中斷,而是留存于民間,一直為他們的生活而舞蹈。這里出現的最偉大的先驅者就是戴愛蓮先生,她將散落的民間的舞蹈重新規整起來。
在抗日戰爭中,為配合和宣傳政治斗爭的需要,民間舞陜北秧歌呈現在廣大人民面前,宣傳和表現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思想,反映人民大眾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感情,與現實斗爭緊密結合。民間舞陜北秧歌隨著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勝利的步伐而家喻戶曉,這對于現當代音樂舞蹈事業的發展,甚至是對整個文藝事業都起到根本性的影響和作用。
[1]北京圖書館編.民國時期總書目[M].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
[2]聶振斌.蔡元培及其美學思想[M].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