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軍
(泗陽縣文化館 江蘇 泗陽 223700)
多年來,泗陽縣傳承保護及大力培育、發展業余文藝隊伍,不斷優化隊伍結構,提升業余文藝骨干素質和水平。目前,全縣業余文藝隊伍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至今已有近60支隊伍,大約有1000人在從事民間業余文藝表演,其中有淮海戲、民間嗩吶演奏、高蹺、舞龍舞獅等表演。根據業余文藝團隊人員數量、制度建設、活動開展、社會影響力等方面的分析,全縣業余文藝團隊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協會性團隊。在縣文化館長期培育和管理的協會性團隊共有15支。有淮海戲、京劇、歌舞、小品、大頭娃娃、木蘭拳、柔力球等表演節目,這類團隊的人員文藝表演素質高,成員相對穩定,制度完善,組織健全。協會團隊有較強的組織策劃能力,能夠經常性地送戲下鄉進社區,不間斷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活動。這類團隊約占團隊總數的20%
(二)特色性團隊。泗陽縣淮海戲、工鼓鑼、蘇北琴書、云渡桃雕等一直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建設的的一種重要載體。在泗陽每個鄉鎮都有拉得出打得響的具有非常鮮明地方特色的業余文藝團隊。如高渡的花船、跑驢、新袁的高蹺、裴圩的舞龍舞獅、李口的大頭娃娃等特色文化在文化匯演、送戲進村、進社區活動中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三)自發性團隊。業余文藝團隊的成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及不同層面和崗位,大多因為相似的愛好而自發聚攏一起開展活動,沒有什么規章制度的約束,文化素質差異較大。在泗陽縣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業余文藝團隊就是嗩吶演奏,結合現代歌舞表演而使其充滿活力,活動開展起來也能靈活多變,不受拘泥,也可伴隨地方傳統習俗進行活動,這類團隊占隊伍總數的60%。
近年來,泗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特別是對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像云渡桃雕、工鼓鑼、蘇北琴書、淮海戲等相繼申報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全縣業余文藝團隊總體上呈現良好勢頭,但是隨著隊伍成員和活動數量的不斷增加,制約業余文藝團隊發展的一些問題和困難也日益突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特色文化只有保護,缺少傳承,整體文化素養不高。泗陽縣淮海戲、云渡桃雕、工鼓鑼、蘇北琴書都相繼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但由于受市場經濟的影響,目前只有淮海戲因為是縣級劇團有財政支撐得以延續發展,云渡桃雕在利益上有市場前景而得以傳承;而蘇北琴書、工鼓鑼就沒有那么幸運,那些老藝人雖身懷絕藝,卻苦于找不到繼承人,地方傳統特色文化面臨失傳。業余文藝團隊中多數人都是帶有好奇感來參與活動,整體文化藝術素養不高,這與公共文化建設的總體發展要求有很大距離。不少團隊人員在藝術素質上都希望能夠得到專業老師的輔導,或者是參加文化館組織的培訓班來提高活動組織能力和文藝表演水平。
(二)欠缺有效的管理體制。泗陽縣業余文藝團隊都是自發組建而成,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相應措施,更沒有團隊的管理經驗。團隊首先在節目選題上沒有創新,都是拿別人的劇本照本選科,以模仿為主,表演上也缺少文藝骨干,自主節目創新能力不強。
業余文藝團隊既然能夠在公共文化建設中發揮著有益的補充作用的,成為群眾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那么,怎樣構建一個結構合理、發展平衡、服務優質的覆蓋全縣的業余文藝團隊網絡體系。
(一)建立業余文藝團隊分級分類管理機制。文化主管部門要在業余文藝團隊的組織建設上加強指導,幫助團隊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章程和工作制度,讓隊伍的日常管理和活動開展有章可循。在充分尊重團隊自主管理、自主經營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幫助制定工作計劃和管理制度,讓他們感覺到有位置,受尊重。要進行職業道德的教育,規范他們的藝術服務行為。
(二)建立財政保障及考核定級制度。縣級財政要通過增加文化補助等方式對日常開展文藝演出活動、群眾反響較好的團隊予以補助;對于參加比賽獲獎的團隊應按獲獎級別予以獎勵。要從場地設施、演出補貼、日常費用等方面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要鼓勵企業給以捐助,讓他們有演出和爭取收入的機會,增強業余團隊的“造血功能”。同時,縣文化館要根據業余團隊人員素質、藝術成果、群眾評價等條件,對業余團隊進行評估定級,增強內在動力,實現量化管理,促進健康發展。
(三)建立培訓輔導機制。人員素質的提升是業余文藝團隊打造活動品牌、保持健康發展的關鍵。因此,縣文化館要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組織專業特長的老師,深入基層,深入團隊,為業余文藝團隊提供培訓輔導。要制定長期性與階段性相結合的培訓規劃,對業余文藝團隊開展針對性、計劃性的業務培訓,為提高全縣業余文藝團隊的整體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