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江
(成都理工大學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1)
全球人類信息活動交流的擴大,傳播手段不斷變化。廣告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形式,已成為社會大眾個人生活需求,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國家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益廣告作為廣泛且特殊的廣告傳播形式,開始受到大眾及社會越來越多的廣泛關注。公益廣告不同于商業廣告用來宣傳、促銷商品,它作為一種人類文明的產物,是一種承擔社會責任的載體,用來宣傳某種道德規則、風尚觀念,提醒警示、普及傳遞、弘揚社會個人美德,影響、改變和激勵受眾產生良好的社會行為,為社會文明的進步做貢獻,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時代下,研究中英兩國的公益廣告,能從中得出兩國文化的迥異,反映出中英兩國所從屬的不同文化體系和歷史環境。通過對比,能更具體的看出兩國在文化因素,文化價值觀影響下的廣告差異。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社會發展進程促使下,開始進行兩國的公益廣告對比顯得尤為重要。
在中國,公益廣告起步發展較晚,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到現在用了20多年的時間。最早的是1986年貴陽電視臺播出了以“節約用水”為主題的公益廣告。而真正讓廣大受眾認識到“公益廣告”這個特殊的廣告類型,是由于1987年10月中央電視首次在黃金時間開辟《廣而告之》欄目專門播放公益廣告。自此,公益廣告開始出現在中國普通百姓的生活中,為人們的行為帶來改變,給人們的心靈注入力量。
90年代以后,中國公益廣告開始出現飛速的發展,出現了很多高質量且讓人印象深刻的公益廣告作品。這些公益廣告起著宣揚傳統美德、懲惡揚善等作用,對社會的發展、個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這個時候的公益廣告更多的是國家政府行為。政府來主導發起、推動、制作投放和播出公益廣告。
到21世紀初期,公益廣告不再成為政府的一種專屬行為,越來越多的社會團體,公司企業開始運用公益廣告。為自己創造良好的企業社會聲譽、樹立健康的企業形象、從而帶去豐厚的經濟利益。但是一窩蜂的企業投入到公益廣告行為中,收效也并非十分明顯。并且較多的中國企業認為公益廣告是中國政府的行為,減少了對于公益廣告行為的投入,他們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商業廣告當總,依靠商業廣告來取得經濟效益。由于中國企業對公益廣告認識不深,缺乏對公益廣告的熱情。同時對于公益意識的薄弱,導致了中國公益廣告缺乏充足的資金,這也使得中國公益廣告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并且由于政府主導的公益廣告,行政手段的推動下,效應并不十分明顯。對于刊播公益廣告的媒體而言,公益廣告就只是上級交代的任務,相對于可以獲益的商業廣告來說,公益廣告實在很難受到媒體的青睞。相較于國外形成的以政府、媒體、廣告公司、企業等來共同參與制作,運籌推廣的完整公益廣告體系。而我國尚缺乏成熟的運作模式,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公益廣告發展體系缺失,缺乏成熟的體系。
英國作為全球公益事業歷史最為悠久、發展最為良好的國家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美國的公益廣告運作的步伐,英國開始借鑒美國的發展,建立符合自己本國國情的公益廣告運作模式。現階段的英國公益廣告,是由政府主導為主,民間慈善輔助的發展模式。中央新聞辦公室(COL central office of informantion)這個中介機構,承接來自于政府的傳播要求。與、各行業沒提,慈善組織和廣告公司進行合作,實現國家政府的公益傳播目標。COL中央新聞署作為政府公益廣告的執行主體,兩大公益廣告監管機構;1946年成立的COL,成為一個公共服務部門,作為政府部門傳播活動的執行機構開展業務,為政府部門提供公共服務宣傳。還有英國通信管理局和英國廣告標準局,擁有全面監管英國咨訊及傳播領域的全力,對英國公益廣告運作具有管理和指導作用。第二、企業的公益傳播,社會化營銷;英國很多企業基于企業社會責任需求,同時這份社會責任能夠伴隨公司可持續發展。所以在責任推動下,企業此進行公益傳播,開展一系列的公益宣傳活動。例如:“Sainsbury’s 推出的“活力兒童”活動,旨在通向各個學校贊助健身設備以激發青少年的運動熱情,遠離青少年肥胖癥。這樣的英國公益廣告在政府企業共同的推動下,通過包括像BBC這樣的英國媒體,進行播放。這樣的一個體系在政府與企業商業結合,既完整又形成良好的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獲得更多商業價值。
首先,社會價值觀影響方面。東西方在社會價值取向方面具有顯著差別,主要表現在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表現上,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是一種典型的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和社會哲學思想。推崇個人價值至高無上,強調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反對權威、宗教、國家及任何其他外在因素以任何形式干涉和阻撓個人發展。在公益廣告中的表現為:突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重視個性的張揚和表現,公然展示個人力量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等,如自立、機會均等、競爭、物質享受和勤奮工作。而中國5000年的古老文化傳承下來更多的是對于大家、集體主義的提倡!在我們的認識中,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追求個人利益都是不光彩的行為。那在公益廣告中就是表現為崇尚權威和國家,反對突出個人表現和強調個人利益;以集體主義為中心,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奮斗等。如維護和平,愛護國家,互助互愛,想他人在先,想自己在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其次,公益廣告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差異方面。社會習俗,不同的社會習俗會產生不同的社會行為和社會風尚;中國5000年的文化發展史、英國1000多年的文明進步,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各種不易更改的習俗,中國公益廣告中基本不會出現“4”這樣的數字(與死同音),英國公益廣告中不會出現13這樣在英國不吉利的數字。具體表現為:一、審美標準,不同的歷史發展、不同的生存環境,都會形成兩國不同的審美標準。中國的公益廣告偏愛暗示型的表現手法,英國則是用很直觀的表達手法。中國公益廣告中,不會直接出現違法犯法的結果下場,而是通過各種暗示的手法表現。例如“老鼠偷油—進去就出不來了。”而英國公益廣告則是很直接幽默的來表達訴求。二、倫理道德差異中國傳統思想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形成了中國社會相對于保守的思想觀念。而英國則是由于工業文明,文藝復興等歷史因素,相對于開放的思想觀念在公益廣告中得到展現。在中國公共場合不會出現直接用避孕套與艾滋病毒抗衡的畫面,而英國直接用性感封面女郎來作為國家征兵廣告。中國在傳統家庭方面強調孝敬老人,重視入肉親情,強調家庭的第一位。在公益廣告方面則會較多的出現具有濃烈親情的廣告;例如:給媽媽洗腳等具有中國傳統情感美德的廣告片。
第三,訴求差別;中國的公益廣告比較傾向使用情感訴求吸引受眾,相反,英國則更多運用理性訴求,廣泛強調現實利益說服觀眾。公益廣告作為一種人類文明的產物,公益廣告從跨文化的角度的研究是鮮有觸及,在跨文化視野的分析下,具有十分要種的研究性。中英兩國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本土個性文化的公益廣告,“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社會發展進程的影響,公益廣告在不同的社會和國家中呈現出不同的發展道路,各個國家的公益廣告發展水平也存在著差異。但是兩國的公益廣告發展扔具有更多值得探討研究解決的問題。同時,期待能夠看到中英兩國在未來公益廣告發展道路上能相互借鑒,相互合作,共同促進公益廣告事業的發展。
[1]尹百艷.文化視角中的中西方公益廣告對比分析.[M].安徽:科教文匯,2009.
[2]朱奕霏.中西公益廣告的跨文化對比研究.[J].鄭州: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2.
[3]姜紅.中美兩國公益廣告選題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