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宜
(唐山師范學院灤州分校 河北 唐山 063700)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女性作家哈里特·比徹·斯托發表于1852年的發奴隸制文學作品,這部作品中所表達的對美國奴隸制度和非裔美國人的觀點產生了重要的社會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美國南北戰爭前的局部地區沖突。《湯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紀最為暢銷的小說作品,其圖書銷售量也僅僅次于《圣經》,由此可見,這部文學作品深受社會大眾的喜愛并且對社會文化產生著廣泛的影響。在林肯對哈里特·比徹·斯托進行接見時,稱哈里特·比徹·斯托為“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這一評價也從直接證明了《湯姆叔叔的小吳》對美國社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從《湯姆叔叔的小屋》所具有的社會影響來看,哈里特·比徹·斯托所創作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講述了美國社會中黑奴所經受的悲苦遭遇,在對黑人奴隸表達同情的同時,哈里特·比徹·斯托對奴隸制度的人道喪失進行了揭露。這部作品在美國廢奴運動背景下使黑人奴隸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同情,同時也讓廢奴運動具有了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事實上,在此之前的許多美國白讓你都認為黑人注定需要受人統治,即便是一些對奴隸制度提出反對的人也認為黑人在智力方面存在缺陷,由此可見,種族主義在美國社會中具有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隨著《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版并獲得很好的發行量與銷售量,白人對黑人的看法受到了顛覆,對黑人奴隸的同情以及民主意識也得到了廣泛傳播。也因為如此,無論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還是在之后的歷史發展中,哈里特·比徹·斯托在南方人政治立場的轉變、北方人廢奴熱情的激發、奴隸制度的成功廢除以及美國南北統一中所發揮的所用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肯定。在哈里特·比徹·斯托所處的年代有很多優秀的文學家,其中也同樣具有著很多反對黑人奴隸制度的斗士,雖然與同時代的文學作家相比,哈里特·比徹·斯托并沒有如同梅爾維爾一樣史詩般的想象力,也沒有如同艾默生一樣的精煉思維,但是這都沒有影響《湯姆叔叔的小屋》在那一時期成為反映奴隸制度題材小說作品的代表作,雖然從創作方面來看,以情感取勝的方法具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這部作品在當時社會中所產生的轟動效應是毋庸置疑的。
從小說的創作手法來看,《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長篇小說作品以連載的形式出現在《民族時代》雜志中,對于這種連載小說,每次連載的部分都需要具有一個完整的情節,并且能夠體現出較強的吸引力以激發讀者興趣。因此如果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描寫給予過度重視,則難以滿足連載小說的要求,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哈里特·比徹·斯托比較側重對曲折情節的表現、對氣氛的塑造以及對人物外貌的刻畫。另外,為了證明自身所表述的內容具有真實性,哈里特·比徹·斯托使用了第一人稱來對故事情節做出敘述,這種敘事視角與主人公具有著一定的距離感,但是卻能夠表現出更加客觀且冷靜的態度,并且這種敘事模式所取得的效果也的確是十分顯著的。另外,十九世紀中期的美國文學重視對本土意識和愛國主義的表現,許多文學評論家都提倡通過文學作品來表現本土文化,從而推動文學發展與國家發展的適應性。顯然,哈里特·比徹·斯托也受到了這種文學創作思想的影響,并通過《湯姆叔叔的小屋》表現出了多元化的美國本土文化。這些多元化的美國本土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黑人元素。由于《湯姆叔叔的小屋》主要是對黑人所遭受的苦難做出揭露,所以對黑人元素的表現是作品的主要基調。英國文學是美國文學發展的重要基礎,而黑人元素在美國文學中的融入才讓美國文學具有了重要的特色,因此,黑人元素在美國本土文學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一部對黑人形象進行表現的美國小說是庫伯的《間諜》,而第一部對黑人性格與心理做出刻畫的美國小說則是《湯姆叔叔的小屋》;二是清教元素。出身于清教徒家庭的哈里特·比徹·斯托通過《湯姆叔叔的小屋》表現出了濃厚的清教文化,通過對奴隸制度廢除的爭論與觀點表達,哈里特·比徹·斯托使奴隸制度對基督徒的心靈形成了震撼。在創作目的方面,哈里特·比徹·斯托做出了這樣的表述“美國聯邦是在基督教上帝的庇護之下建立起來的,因而她無法接受如此褻瀆基督教義的種種制度。”在《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哈里特·比徹·斯托利用基督教義對奴隸制度進行了批判,同時對社會大眾漠視黑人與無視黑人悲慘命運進行了指責,因此,《美國思想史》的創作者帕林頓對哈里特·比徹·斯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哈里特·比徹·斯托是“所有清教徒中對新英格蘭文學貢獻最大者。”
[1]李春蘭.淺析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價值觀[J].名作欣賞,2012(09).
[2]李素杰.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敘事策略[J].名作欣賞,2011(18).
[3]付科峰.基督教在美國黑人奴隸制中的雙重角色——兼評湯姆叔叔的小屋人物形象[J].大眾文藝,2010(11).
[4]楊樂.圣經在湯姆叔叔的小屋里的體現[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