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毅
(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醒世恒言》中作品的主要情節內容大致與舊本相同,但在經過馮夢龍的改編之后,故事的文學性更強了,主要體現在原有故事情節的加強細化,增添新情節渲染氛圍以及對巧合情節的處理等方面。
馮夢龍在繼承文言舊本主要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有故事情節進行了擴充,使得改編后的情節更豐富,故事更加完整。
首先馮夢龍更加重視時間、地點等故事背景信息的描寫,對背景信息的描寫更加詳細。文言舊本大都不注重故事背景,對故事背景的描述一筆帶過,讓讀者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舊本改編為話本之后,作者為了使故事顯得真實可信,往往要加強時間地點等故事背景的描寫。
除了對故事背景信息的描寫更加詳細以外,作者對情節發展過程的描寫也更加詳細。《醒世恒言》的文言舊本在敘述主要情節內容時大多行文簡練,故事內容敘述言簡意賅。文言文本身就有言簡意賅的特點,舊本在敘述故事時大都按時間順序將故事情節進行線性排列。
“公授簡諸客,諸客辭,次至勃,勃輒受,公色不怡,歸內閣,密囑數吏伺勃下筆,當以口報。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拊幾曰:此天才也。頃之文成,公大悅。”
舊本對閻公對王勃的態度變化的描寫集中體現在最后幾句,閻公的態度是因為“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而突然發生變化的。而在《馬當神風送滕王閣》中作者通過閻公前后不同的幾句話來表現閻公態度的逐漸變化:“此乃老生常談,誰人不會。”→“此故事也”→“此子欲與吾相見”→“此子之才,信亦可人”→“此子落筆若有神助,真天才也”。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通過馮夢龍的改寫,故事的情節發展更為詳細了。
文言舊本在情節安排上大都比較簡單,只寫出故事發展的幾個關鍵環節或是與主題緊密相關的事件。而《醒世恒言》中的故事內容更豐富,作者通過添加新的故事內容與原有故事內容配合,起到了渲染氛圍,深化主題的作用。如《蔡瑞虹忍辱復仇》的本事見于《九朝野記》卷四,舊本寫蔡瑞虹被強盜脅迫為娼,遇到朱生后請求為其復仇,情節安排極為簡單。而《蔡瑞虹忍辱復仇》中作者增加了蔡瑞虹被強盜陳小四強暴,兩次遇人不淑備受欺辱的情節,反復的渲染整個故事的悲劇氛圍,加重了蔡瑞虹這一角色的悲劇色彩,突出了蔡瑞虹忍辱復仇過程的艱辛。
在故事結尾部分作者的改編方法是在舊本結尾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并增加評論性語言以點明和深化主題。《醒世恒言》文言舊本的結尾往往比較簡單,通常只是對故事內容的簡單作結,往往也不帶評論性語言。如《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的文言舊本見于《寄園寄所寄》,其中結尾這樣寫道:“于是前令之女,卒歸許氏。”作者只對前令之女的最后結局做了一個簡單的陳述,而且沒有對相關人事物進行任何評論。而在《兩縣令競義婚孤女》中結尾不僅包括了前令之女的結局還對幾個主要的人物結局進行了說明。《醒世恒言》中幾乎每一篇都有作者的所加的評論性語言,或是借助于小說中人物之口說出,或是以作者自己主觀評價的方式說出。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巧合,文章中自然也包含著各種巧合,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好的作品要善于巧合,要讓讀者覺得這個巧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文言舊本與《醒世恒言》中都有許多巧合情節,那么兩者在巧合情節的設立上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可以通過《大樹坡義虎送親》和其文言舊本相比較。
在文言舊本中勤自勵路遇林氏過程是:”行八九里,暴雨自勵權避雨道旁大樹孔中,聞有人呻吟,捫之,即婦人也。”即因為避雨而遇到了林氏。而《大樹坡義虎送親》中勤自勵能路上巧遇林氏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路上遇到大雨,于是在路旁避雨;二是半空中刮起古怪的大風,大風之后見到了林氏。馮夢龍將巧遇的原因歸咎于古怪的大風,并且后面也說明林氏是由自勵當初救下的老虎而帶來報恩的,仿佛是神虎報恩。用神虎報恩來解釋這一巧合的發生,同時將老虎報恩的主題帶入,達到了利用神怪來勸導世人的目的。舊本中寫自勵因為避雨而巧遇被老虎劫來的林氏,對于為什么老虎要劫林氏也沒有說明。可見相比之下,《醒世恒言》在巧合情節的處理上更自然,更容易讓讀者接受。
總之,馮夢龍通過對舊本的改編和再創造,使得《醒世恒言》相對于文言舊本在主題和情節處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1]張志合.馮夢龍的小說理論與三言[M].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88.
[2]史禮心.從改編加工宋元話本看馮夢龍對中國小說的杰出貢獻[M].北方工業大學學報1989.
[3]羅小東.“三言”“二拍”敘事藝術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