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辰
(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部,北京 海淀 100091)
最早由幾個小國發起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在美國的積極推動下發展迅速,美國因其唯一超級大國的實力和地位,其對外戰略對于整個國際社會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而奧巴馬上臺后,美國戰略中心東移,在亞太實行“再平衡”戰略,美國加入并主導的TPP則逐漸成為其亞太戰略的經濟抓手,并希望借此重獲亞太經濟的主導權,TPP無疑在當今國際社會中引起廣泛關注。
TPP發展迅速,無論是在談判領域、開放程度,還是涵蓋范圍、合作水平,都是高質量的。參與談判的國家越來越多,為美國在亞太構建自己的經濟規則、實現亞太主導權以信心。中國并未被邀請加入TPP談判,但TPP對于中國的戰略安全、經濟、以及國際地位方面顯然是有著重大影響的。
美國大力倡導TPP反映了美國對于亞太地區的重視,TPP構成其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部分,成為經濟上的抓手。TPP對于美國的經濟恢復和發展以及其在亞太的領導權的獲得都有著重大的意義。那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為何會挑選TPP作為切入點呢?它的TPP戰略的真實意圖又是什么呢?
第一,全球經濟重心正在向亞太地區轉移,美國也要“緊跟潮流”。近些年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沖擊著原有以美國為首的一超多強的國際格局。尤其是亞太地區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引人注目,有包括APEC21國、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25國、東盟10國、太平洋島國論壇16國等眾多經濟和貿易同盟,其人口總數、GDP總量均占世界第一。
第二,美國受金融危機影響,也在積極的尋求恢復經濟的支撐點,亞太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符合美國的需求。美國在亞太一直保持著相當的貿易伙伴關系和經濟貿易來往,一些專家曾指出“重返”亞太提法不夠準確,因為美國未曾“離開”過亞太。但是長期將主要戰略重心放在中東事務、加上中國近些年的快速發展,使得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主導權受損,而“10+3”機制、“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的啟動更加給了美國以巨大壓力。想要從亞太經濟中收獲更多利益,美國需積極融入。融入的最好方式便是構建由自己主導的體制。于是美國加入并高調的倡導TPP,企圖通過APEC框架內由自己主導的機制來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和話語權,以獲得更多經濟實惠。
第三,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戰略布局需要在經濟上有力的支撐。近些年在亞太,中國占據了經濟方面的領導權,亞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大都依賴中國,即使是美國的盟國,雖然在軍事上仰仗美國,但是經濟上仍然是倚靠中國的。為了實現“再平衡”,既要得到領導權又要牽制中國,美國就亟需在經濟方面制定自己的規則并將亞太國家圈進這個規則,以達到重奪領導權的目的,構建亞太經濟新秩序。畢竟經濟領導權是領導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在經濟上構建自己的規則就無法真正實現在亞太的主導地位。
第四,TPP基本符合美國的標準和理想。如前文所說TPP是一個開放性較高的協定,不僅包括知識產權、服務貿易等美國傳統關注點,更是具備“新加坡議題”的四項內容,即投資、競爭政策、政府采購透明度和貿易便利化 。這為美國進一步構建自己的規則體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符合美國所追求“高質量”FTA的基本要求的。
美國的TPP戰略不能說是完全針對中國而設定,但是其想要重建亞太經濟新秩序的目標是明確的。再加上TPP最近幾年快速的發展和對亞太地區產生的廣泛影響,中國應當給予重視并積極應對。
從目前的發展狀況看,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三個國家都已經在TPP的框架內,這有助于美國以北美自由貿易區為基礎對TPP進行主導,再加上南美的智利、秘魯,拉美為美國傳統“后院”,美國對于TPP的主導能力進一步加強。而東南亞的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則是中國傳統的貿易伙伴,對中國經濟依賴程度很深,美國的介入可能會打破原有格局,對中國周邊的經濟形勢和經濟安全帶來影響。
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泰國等也已經被邀請加入談判,并且這些國家都表現了濃厚的興趣,而一旦這些國家再加入,APEC將某種程度上被削弱,未被邀請的中國更是將被架空。這對于中國將是極為不利的。
面對這種狀況,筆者以為,中國可以有的選擇不外乎三種:一是仍固守APEC,強調APEC的地位和作用。在目前,APEC的作用還是不可比擬的,但是隨著TPP的快速發展,APEC逐漸被架空是完全有可能的,歷來“開小會”都會使得成員聯系更加緊密;二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中國像美國一樣,去構建自己的規則機制。這種方式也不是不可行,畢竟在現有狀況下,亞太國家經濟上還是較多依賴中國。但是美國在亞太的各種前沿部署、施加影響力,以及它可能從金融危機中擺脫重新實現經濟復蘇都會給亞太國家的態度帶來很大轉變。中國在亞太朋友沒有美國多的情況下,這種選擇仍然面臨風險;三是“舉一反三”,你可以在現行機制框架內構建自己的規則,我就可以積極融入你的規則去發揮影響。正如想要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就需要加入舊秩序、加入全球化,才能進一步改變它、打破它,內因是促使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美國將中國排斥在TPP之外就是想要孤立中國,而我們為了打破這種孤立,就更應該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去融入其中。
總之,TPP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都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成為美國“再平衡”戰略的經濟抓手。中國應當用包容的胸懷積極融入其中,實現和平發展、和平崛起。
[1]杜興榮. TPP 影響下的中國區域發展戰略選擇[J]. 經濟論壇,2013,(02):4-8.
[2]沈銘輝.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國的視角[J]. 當代亞太,2012,(01):5-34.
[3]田海. TPP 背景下中國的選擇策略思考—基于與APEC 比較的分析[J]. 亞太經濟,2012,(0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