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的城市和責任單位已經習慣于將安全隱患長埋地下,甚至明知地下有風險,不出人命就是不改。中石化輸油管線爆燃事故的死者上升到52人,仍有11人失蹤。
中石化管道儲運分公司曾在2011年和2012年發布《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東黃(復)線、東臨線隱患整治工程環境信息公告》,稱“原本管線所處的郊區現在變為繁華城區,建筑物眾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陸續被占壓,導致管道無法搶、維修,即使一些沒有占壓的建筑物也離管道較近,無法進行管道防腐層大修。”
不否認,黃島地下管線的安全隱患有歷史原因。當地官方表示,黃島油庫是上世紀70年代建設的,這個地方唯一一條路原來是走劉公島路。劉公島路現在是主城區,兩側的居民非常多。各種油管線、危險管線全部都集中到劉公島路上來,造成管線比較擁擠,一旦發生事故后果就很嚴重。
這個說法也符合事實。但是,關鍵的問題是,這些年的城市發展規劃與安全防范何以失守?當地政府和中石化都意識到了安全隱患,為何多年來放縱這些隱患長埋地下?
或許,我們很難要求一個中國的城市能夠在如此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中,把地上、地下所有的規劃都做得完美無缺。和很多城市相比,黃島地下管線規劃的水平,或許既不出色,也不是很差。但是,黃島的事情再一次敲響警鐘——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確實是一個城市的良心。一個城市良心的多寡,人命關天。有太多的城市和責任單位已經習慣于將安全隱患長埋地下,甚至明知地下有風險,不出人命就是不改。
現在,青島方面表示,這次事故是一次極為重大的教訓,相關部門下一步將對管線進行徹底改造,拿出一個各種管線互相不影響的方案。多么希望,這種話在事故發生之前就說了,徹底改造在事故發生之前就做了。多么希望,那些沒有發生事故的城市和企業,也能有這樣的表態,并付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