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第一初級中學 浙江衢州 324022)
我國中學體育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陽光體育意識。然而,有一部分體育老師對這一目標的理解存在著錯誤的理解。他們只注重了學生籃球技戰術能力的鍛煉和培養,缺忽視了對學生籃球文化的教育。這對于學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和陽光體育意識是不利的。為了讓學生全面發展,以后在大學階段或者工作后依然能熱愛籃球,進行籃球運動,體育教師必須要轉變教育理念。在對學生進行籃球技戰術訓練的同時,也要著重于籃球文化的教育和傳承。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這項運動,科學和人文結合,全面發展,讓他們更加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的需要。
文化是人類改造自然、認識和實踐社會的活動總和。籃球文化的形成是籃球運動項目在長期發展和變遷過程中的積淀。籃球文化的核心在于參與,在于傳播。籃球運動固有的特點對學生的精神世界和社會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在籃球運動中表現出來的集體配合精神、團結友誼精神、頑強拼搏精神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等等都是人類精神文化的折射。
籃球運動和文化教育結合,不但能強健體魄,更主要的是培養人的精神品質,使人的身體素質、道德精神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和提高。籃球文化氛圍的形成對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籃球文化被人們所忽視,籃球文化的影響力也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但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和信息交流的現代化,許多中學也開始組織學生觀看籃球比賽、組織學校籃球隊之間或與其他學校之間進行友誼比賽,烘托營造籃球文化氛圍,這些活動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籃球運動的了解和喜愛。另外,籃球文化還要求比賽要遵守規則,公平競爭。這樣可以培養學生遵守規則、誠實守信、尊重對手、隊員之間相互協作、團結一致的良好品質。其次,籃球比賽時要求同一隊員之間著隊服,統一著裝,場館開闊明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籃球素養是一個復合型的整體,它包括正確的籃球知識,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式等等,這是通過人們學習籃球知識、籃球技能而形成的。籃球教學實戰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激勵性教學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好強心理,強化他們籃球學習的信心、勇氣和榮譽感。教師可以在籃球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籃球比賽,可以把課堂剛教的籃球動作當作籃球比賽的比賽內容。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以抓住籃球技術好的同學來表演學生們課堂上學的籃球動作或者是技術技巧,這樣既可以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作為參照體,也能讓部分學生看到自己和榜樣學生的差距,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后產生羨慕或者是向往的情感,自己產生想學的心理動力與求知欲,接下來將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下階段的新技術學習中。在籃球的教學活動中,要以物質層次和精神層次為基礎,重點加學生社會層次的大力培養。提高學生的籃球素養,不單單可以讓他們能夠擁有強健的身體素質,同時可以培養他們全面發展,為籃球文化的傳播提供基礎。因此,全面提高他們的籃球素養,就能使籃球文化得到真正的傳承。
中學籃球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創新是提高學生對籃球教學課程興趣與求知欲的有效方法,我們要追求現代化的教學課程,與此同時,科學化和信息化也是不能缺失的,這是現代教學發展要奉行的重要標準和最低要求。籃球教學一定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在課程教學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雙向要求下,變革傳統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立足于滿足學生對籃球學習的需求。第一,在教學授課內容選擇那些方面的改變,不再是單單側重于期末的考試,而是針對學生本身對于事物的認知,他們的生理,心理,知識水平等等的具體情況,制定多層次,多知識面,增強其實用性。在傳授技能本身的時候,應該根據學生年齡和學生身體本身的情況,做到繼承和發展有機結合。保留其中最典型,最有文化價值的內容。第二,應該增加籃球文化知識的理論課。針對一些中學不開設理論課,和很少的理論課的現象,相應的增加籃球理論課的教學時數,讓學生對于籃球的認識得到提高,可以做到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籃球教學的授課形式應該多種多樣的,課堂氣氛的嚴肅氛圍,教學方式的程序化,易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自由,愉快,活潑”的教學氛圍,讓嚴密的課堂紀律和生動人性化的教學氛圍融合,更加強調信息的多重交流和教學環境的不斷升級優化。學生是教學內容的主要參與者,教育工作者起到主導作用,結合教學內容的提點,采取啟發式的講解,讓學生腦海中模擬情景。在教學態度上,做到有耐心,針對教學的難點,重點,進行實際和理論的分析和比較,讓學生多思,多想,多問,進一步認知籃球,可以讓學生在發展自身的優勢同時,更好的掌握籃球的標準的技術動作。籃球的教學內容要涉及到道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尊師,尊重裁判員,尊重隊友,尊重對手,認識到團隊意識、整體意識,團結互助,認真,可以讓教學和塑造學生的品格有機結合,讓學生的完整人格對社會發展變得更加的有利。
傳統的對于籃球教學的評價是以知識本位和籃球本位為核心,側重于結果,往往忽視了過程。對于籃球知識的掌握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這樣的教學評價對于籃球知識的傳授和發展起到了作用,但是這樣的教學評價也存在不足:一方面,忽視了教學主體的重要性,已經他們自身的能動性,教學評價關注的是籃球知識,對于籃球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的關注是不夠的。另一方面,教學評價未能關注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以下判定為主要方式,缺乏必要的客觀性。能力本位從方式和主體以及內容方面都大大超越了以知識本位的教學評價,這種評價側重于培養和提升學生本身的籃球技能,以在場上學生本身的籃球意識和籃球方面的反應力和他們有機的運用戰術。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的評價也有不足:過分追求個人籃球技能的提升,進而導致了教育者以培養學生的籃球技能為教學目的,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說,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是要重視的是評價的作用,要實現過程和結果的有利結合,做到雙重的成效。教學內容的評價內容應該是多方面的,要對學生對于籃球技能的掌握進行考核,還要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進行考核,還要看學生本身對于體育的認知水平,對于體育精神的意志品質,關心學生的健康情況,在體育方面的興趣等等的情況。注重考核的結果,也要看中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生在課后之余的鍛煉的情況,達到籃球技能和學生全面發展的籃球教學的目標。
在課后的體育活動是課上授課的延伸,增強學生課外的的體育運動是有利于驗證課上理論和指導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方式,同時,課外的運動有利于學生增強處理人際關系,強化團隊的群體意識,大大活躍了學校的活動氛圍。一般而言,喜歡課外運動的往往是籃球技能比較好的同學,基礎差的同學往往是羨慕的份。籃球課堂教學很有必要,作為教師,同樣有義務為學生制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課堂外部環境,簡單地說,就是教師要為學生創建一個氛圍好的互動教學環境。如何營造出既民主和諧,有寬松有度的氣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是否能提高的關鍵因素。假設學生對課堂教學與知識學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教師也認可了的話,這里的籃球教與學就達到了人們一直追求的事物深刻的認知,這是在理論上的效益,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創建競爭式的課堂情境,鼓勵學生積極進取,一改從前的傳統籃球教學單一模式,這樣既可以克服學生對僵化的教學模式產生的厭倦情緒,也有利于教師的方便有效的教學。只有大規模地征詢學生對籃球技術教學方式的意見與建議,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籃球教學。對于大多籃球技能不好的學生他們一般是上課的時候,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大籃球,但是在課后之余,就極少去接觸籃球的運動了。這樣的話就不能讓課堂上的內容得到進一步得到驗證和提升,之話費少量的時間去做這個運動,就很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標了。所以,我們應該改革課外的體育運動,要加強基礎不好的學生,只是在課上接觸籃球,課下不去接觸的同學,培養他們對于籃球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去喜歡這個項目,達到煉身的效果。當然,我們可以采取多樣的方式進行活動,如籃球社團、籃球小組等等,進行籃球知識方面的競賽辯論等等。總的來說,一定要采取多樣的方式,不斷提升對籃球文化的認知,更好地去繼承和發展這樣對身心有幫助的一項運動。
[1]李元偉.打造籃球文化構建和諧籃球[J].體育文化導刊,2006(1):3-4.
[2]于可紅.體育文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馬萬鳳,徐金華,夏小平,等.試論高校體育文化的特征及功能[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4):50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