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旭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500)
新農村建設與農村體育發展
李永旭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500)
隨著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農村的體育事業也迎來了發展的契機,新農村建設為農村體育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農村體育也為新農村發展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本文采用調查研究法,邏輯分析法,比較歸納法等方法對農村體育與新農村建設的相互促進作用做了系統的闡述,提出了下一步農村體育發展的方向。
農村體育 新農村建設 現狀與發展
建設和發展新農村,不僅是我國農村城市化的重要途徑,更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這一事關中國現代化建設根本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當前,許多地區都在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在向現代化社區的變遷過程中,新農村建設為農村的體育發展提供了載體。發展農村體育事業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農村體育消費增長的基礎性工作。新農村建設和農村體育息息相關,他們能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通過新農村建設農村體育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農村體育的最重要問題是體育人口,體育經費、體育人才、體育運動設施、體育運動項目、體育服務產業。而新農村建設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前提條件。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把人口集中到社區中來,這些人口聚集的地方有利于體育活動的發動和推廣,社區中的人也就成了潛在的體育人口,為體育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人口條件,在人員比較集中的地方,體育工作有利于開展和傳播。另一方面在農村中有很多老藝人,他們是發展農村傳統體育的寶貴財富,這些技術和文化是我們先輩人在實踐中巨劍積累起來的智慧的結晶,對弘揚民族文化,發展體育事業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農村體育發展的最大的瓶頸就是經費不足和場地器材相對困乏,新農村建設為農村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一方面城鎮建設體現的是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在小區建設中,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小區必然存在大量的體育健身器材。健身長廊,健身路徑,健身廣場等體育活動場所在小區中必然能找到他們的身影,這些設施的建立,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為了使這些體育設施發揮他們的作用,得到正常的維護,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肯定會提供一定的財力支持。政府的支持為體育經費來源以及體育經費的融資提供了保障,為體育事業的蓬勃開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長期以來體育運動知識在農村比較匱乏,體育運動意識比較淡薄,認為干農活就是鍛煉身體,做體育運動會被人冷嘲熱諷,會被認為“吃飽撐的”根本無用。這種認識觀念阻礙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農村這個群體對體育和健康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農村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勞作強度的下降,出現了很多由于缺乏正常鍛煉而產生的富貴病,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體育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而在農村主要的鍛煉方式就是跑步,廣場舞。活動的方式比較單一,能選擇的活動項目也比較少。農村體育是個很大的發展空間,發展好農村體育對擴大體育市場滿足體育需求有很重要的作用。
新農村建設對農村體育有促進作用,同樣農村體育的也對新農村建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宣傳發動作用、體現社區功能方面、豐富社區生活、增強新農村內涵等。農村體育有利于體現新農村的精神風貌,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
新農村建設開建之初,小農思想、和鄉土觀念嚴重的影響著社區建設的進程,新的示范小區和新城鎮的建成后,在政府的引導下,社區人民在體育廣場翩翩起舞,在先進的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盡情的釋放著他們的快樂,社區的便利,社區的城市化生活,潛移默化的改造著人民對新農村建設的偏見,客關上增強了人民對城鎮建設得的積極性,有利于新農村建設成效的宣傳,有助于減少人們對新農村建設的錯誤認識,通過體育媒介可以起到統一思想、提高覺悟的作用,對發動廣大人們群眾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有重要的作用。
傳統體育項目具有獨特的人文特點和鄉土氣息,很多體育傳統項目為新農村建設立下過汗馬功勞,比如,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柳林花鼓,在柳林鎮申請中心鎮建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柳林花鼓,降獅舞等一大批民間傳統項目,廣泛的宣傳了柳林的光輝形象,展現柳林鎮精神風貌。另一方面這些文化特色大大地增強了新農村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為把新農村建設成有文化,有特征,有色彩的城鎮做出了很大貢獻。
體育活動可以促進鄉村文化的發展,為鄉村生活增添活力。尤其是集體的運動項目可以增進人民的感情,加強人與人之間溝通和交流,可以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通過體育運動和體育賽事可以展現新農村人民的精神風貌,在比賽中宣揚體育精神,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為精神文明進步,為和諧社會的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發展好農村體育事業,利用好體育的社會功能,體育就能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來服務。
體育發展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國外的體育市場為國民經濟貢獻值遠遠高于國內。體育經濟的發展對提高國民經濟的水平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農村體育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有市場必然就有需求,農村體育事業的壯大對體育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不同需求必然涌現出來,相應的體育用品和體育服務定會大幅增加,各種體育運動的技術培訓,檔次不同的健身指導,人們對運動中尋找快樂促進健康的需求等等。體育豐富了人民的生活,逐漸改變著人民的生活方式,開發農村體育市場,搞活農村體育經濟,將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體育搭臺,經濟唱戲。在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大潮中,體育經濟的在各國經濟發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搞好體育經濟,發展體育市場,也可以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據資料顯示中國有九億人在農村,但是農村的體育發展卻很滯后,農村體育經濟同樣也存在著很大市場,在新農村建設和社區建設的同時,利用農村體育潛藏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農村體育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拓寬就業途徑,利用體育的平臺,唱好一場經濟發展的大戲。
農村體育服務業的現狀很薄弱,發展服務業可以解決農村體育服務行業缺失的短板,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各種體育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農村的體育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改變,農村的體育人口數量也在顯著地增加。但為農村體育服務的機構可以說少之又少,一方面體育人才大量閑置,很多體育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即失業,或者是拋棄專業另奔前程。另一方面,農村需要大量的體育專業人才來支持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這種狀況的發生主要原因還是農村的體育市場還不夠強大,當然這種強大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發展體育服務行業也是農村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對農村體育的發展意義重大。
農村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發展農村休閑體育可以以本地的民土風情,獨特風格為特點發展休閑體育經濟,例如結合傳統體育項目,建設獨具特色的體育旅游項目,把體育元素整合到游戲中,使人們在休閑游戲的同時鍛煉身體,陶冶情操。例如農村體育發展可根據附近地貌地形特點,開發出登山、滑沙、攀巖、激流沖浪、迷宮激戰、蹦極、山野馬拉松、漂流、馬術運動等體育運動項目,吸引遠近居民在貼近大自然的同時,體驗挑戰自然、戰勝自我的快感,又能加快當地體育設施的健全和農民健身意識的增強。這樣既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增長,增加農民的收入;又可以刺激農民的體育消費需求,增加農民參與體育消費的欲望。農村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底蘊濃厚,有歷史文化遺產,這些都可以為農村休閑體育的發展服務。
在實現中國夢,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在,農村體育遇上了很好的發展契機,新型農村建設有利于農村體育的發展,他為農村體育發展提供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農村體育的發展同樣也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好發展好農村體育,讓農村體育服務于社會經濟,服務于人民生活,讓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經濟發展同飛,讓中國的體育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之夢跨越。
[1]王平,顧淵彥.新時期農村體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4).
[2]陳艷艷.體育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及研究策略[J].未來與發展,2013(12).
[3]劉巍.新農村體育事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5).
G807.02
A
2095-2813(2014)09(b)-0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