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彬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 上海 200438)
不同層級政府間公共體育服務職責研究①
王學彬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 上海 200438)
本文運用了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我國不同層級政府間公共體育服務職責進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對我國政府層級劃分的現狀進行了簡單介紹。其次,闡述了明確不同層級政府間公共體育服務職責的重要意義。最后,對我國各級政府的公共體育服務職責進行了理論上的探索。
公共體育服務 政府層級 政府職責
目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滿足民眾體育需求、提升民眾身體素質等各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公共體育服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公共體育服務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質量不高、效果不明顯、地區發展差異較大等。通過分析這些問題,我們發現,不同層級政府間公共體育服務職責定位不清晰是產生這些現象的重要原因。因此,開展對不同層級政府間公共體育服務職責的研究很有現實意義。本文對不同層級政府間公共體育服務職能進行理論上的探索,以期為問題的解決提供借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我國政府層級設置經歷了多次變化。當今,我國的政府層級存在著兩級制、三級制和四級制三種形式,其中四級制是具有主導性地位的普遍形式,本文以四級制(即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市級政府、縣級政府)為樣本,針對不同層級政府的公共體育服務職責進行研究。
對于不同層級政府間所擔負的公共體育服務職責,我國并沒有一部專門的文件對其進行詳細的劃分。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職責的內容只是零散的呈現在一些政府頒布的文件、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及各級體育局(或者文體局)對本部門職責的介紹中。這些零散的規定對政府履行體育職責、維護民眾體育權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總體看來我國在劃分各級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職責時主要存在著以下兩種問題:
第一,“職責同構”現象嚴重。
所謂“職責同構”是指“不同層級政府在縱向間職能、職責和機構設置上的高度統一、一致”[1]。通俗來講就是,不同層級政府在履行公共體育服務職責時都管理大體相同的事情,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這種情況會造成政府間職責重疊,出現政府職能的“越位、缺位、失位”現象,不利于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
第二,政府事權與財權不對稱。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造成了事權和財權的不對稱,財權過于集中在中央,事權下放到地方。地方政府主要承擔了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發展,但是中央政府的資金扶持力度卻相對不足。共體育服務中場地設施、體育活動等方面的建設和開展需要強大的財力支持,地方政府財政不足嚴重阻礙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發展。
第一,推進公共體育服務快速發展的必要手段。
明確不同層級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職責是推進公共體育服務快速發展的必要手段之一。首先,職責明確是政府間各司其職的保障。比如公共體育服務方面中央政府的職責是宏觀管理。明確了中央政府的職責,才不會使相關工作人員過多的插手公共體育服務微觀事務的操作,把主要精力放到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宏觀的引導上。
其次,職責明確是避免“政府失靈、市場失靈”的重要措施。政府、市場、社會組織都是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者,政府通過明確本身職責及角色,才能正確處理自己與其他供給者的關系。這樣既杜絕了“政府失靈”現象的發生,也能有效地避免了“市場失靈”。
第二,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途徑。
我國政府面臨著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型的問題,政府職能轉型的關鍵就在于對本層級政府職能的正確把握。公共體育服務大體包括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和一般公共體育服務兩種。政府主要負責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而對于一般公共體育服務的提供則主要依靠市場。因此,在提供一般性公共體育服務時,政府的角色是“服務者、監督者”。政府如何做到并做好“服務者”的角色,就需要對本層級政府的職能有著清晰的了解。
首先,職責與能力相匹配的原則。不同層級政府公共體育服務的職責劃分應該與本級政府所具備的能力相一致,不能過大或過小。比如,讓地方政府負責全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很顯然是不合適的。
其次,事權與財權相統一的原則。任何一級政府履行公共體育服務職責時,都應該擁有與之相應的財力,不應該讓政府履行超過其財力所能負擔的職能。
最后,相機抉擇的原則。從理論上來說,任何一層級政府承擔的公共體育服務職責和劃分職責的方法都不是絕對的。由于我國各個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這從客觀上也決定了不同地區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職責的不同。雖然“絕對的政府職能劃分并不存在,但就某一階段來說,仍需要有一個穩定、明確的職責劃分”[2],為政府推進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提供指導。
中央政府的職責主要是宏觀的管理,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公共體育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法律法規是發展公共體育服務的必要保障,中央政府在編制法律方面有著其它層級政府不能取代的地位。第二,制定全國統一的公共體育服務評價標準體系。評價標準體系是衡量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進程重要手段之一。評價標準體系的制定必須以全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基本情況為基礎,因此也是中央政府的職責之一。第三,制定和完善保障市場充分競爭和有序運行的統一規范。政府由“全能型”向“有限型”轉變,不在全面負責體育事業的管和辦,市場、個人、社會組織等參與到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之中。由于市場的“逐利性”,因此需要制定全國統一的保障市場運行的規范,這也是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做到的。第四,制定區域協調發展的相關政策。中央政府面對的是全國的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應該針對我國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制定相關政策(比如各省市之間組成幫扶團隊)促進區域公共體育服務的協調發展。第五,構建和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中央政府要制定明確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為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提供引導,避免盲目建設現象的出現。第六,提供資金保障且要根據各地的經濟狀況公平分配。
省級政府作為地方政府的最高領導階層,處于一個鏈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中間位置,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省級政府所處的特殊位置決定了其公共體育服務“職能更注重于中觀調控,而具體的微觀管理的職能則相對較少”[3],具體體現在下面幾方面:首先,宏觀的管理方面。省級政府運用制定地方法規的職能,制定與本省情況相符的公共體育服務法規,加強監督,規范和引導本省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依法及時處理省內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其次,理順省級政府與市縣級政府的關系,提高行政效率。省級政府對市、縣政府主要是“加強政策法規的領導和督促、監管,保證政令暢通,但也要充分認識并尊重市、縣政府在其區域范圍內行使公共體育服務管理的作用與權限,凡能夠由市、縣政府管理的事項,應該簡政放權,提高實現政府的自主權”[3]。
市級政府處在地方政府的中層,兼顧政治和服務職責。具體職責是:第一,制定本市公共體育服務的規范性文件。文件內容包括公共體育服務的具體內容、實施途徑、效果測量等。第二,發掘本市特色公共體育服務。第三,做好體育公共服務的宣傳。讓市民了解自己的體育權利有哪些、如何實施和維護自己的體育權利,提高公民的體育意識。第四,具體體育服務的實施。比如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組織開展國民體質監測等。第五,充分挖掘政府之外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并與其合作。市政府發揮主體作用,積極與私營組織、公共組織進行協商,劃分各自的管理領域,共同為民眾提供公共體育服務。
縣級政府位于政府層級的最底層,是政府層級結構中最為基礎的環節,直接承擔著組織、實施、協調事務發展的功能。縣級政府的職能有四個:第一,政策認定。縣級政府要能夠正確解讀政策文件并據此制定相關的實施措施。第二,政策執行。第三,政策調整。縣級政府在發展公共體育服務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相關政策做出適當調整。第四,解決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問題,創新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方式。縣級政府最為接近公共體育服務的實施,能夠最為充分的認識到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縣級政府應該針對這些問題組織相應的專家團隊、借助社會各階層的力量,解決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同時針對公共體育服務相關工作進行總結,提取經驗教訓,積極探索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新方式。
明確不同層級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職責是加快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重要保障。因此,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認識到其重要性,加大研究力度,綜合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盡早明確各層級政府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職責,以指導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未來發展。
[1]朱光磊,張志紅.“職責同構”批判[J].北京大學學報,2005(1):101-112.
[2]徐蘭飛,黃云鵬.對我國各級政府職能劃分的思考[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6):7-9.
[3]胡盛儀.關于省級政府轉變職能的兩點認識[J].特別策劃,2006(9):28-29.
G8
A
2095-2813(2014)09(b)-0190-02
王學彬(1990—),男,山東濱州人,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碩士生,研究方向:公共體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