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玨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興義 562400)
關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查玨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興義 562400)
高校體育教學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尤其是體育教學的發展是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為了更好的適應我國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體育教學進行了多次的變革。本文主要針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行展開,通過對近年來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相關文獻和資料的查看和分析,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問題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希望對今后體育教學改革的相關研究做出貢獻。
高校體育教學 改革 發展趨勢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已經進行多年,即將走向一個新的階段。多年的體育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績,并且變化迅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全面的、徹底的,體育教學思想的改變促進了體育教學模式的轉變,進而導致體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化。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主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潛能的開發;確立了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主導地位;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也被納入了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本文主要從近年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進行系統的總結,對改革取得的成果進行闡述。旨在為我國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是以實踐課程為主,理論課程為輔。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受其指導思想影響,安排的實踐課程課時遠遠多于理論課程。盡管進行了多年的改革,這種局面仍沒有被打破。學校只重視學生體育課程專業技術的訓練,而忽略體育專業理論知識的教授。
高校的體育教學強調了學生體質的培養,“終身體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并沒有深入人心,學生的體育意識淺薄,只進行學校的體育鍛煉,并沒有養成自我鍛煉的良好習慣。理論知識的淺顯認識使學生沒有對專業技術全面的、透徹的認識,無法掌握技術,提高技能,更不能達到改善學生體質的體育教學目的。
我國的很多高校目前仍在使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即教師主動教授和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了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都是教師提前制定好的,統一在課堂上教授給學生,因此,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偏程序化、強制化,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教學手段也不靈活。面對枯燥的教學內容、單調的教學方式,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熱情。這造成了學生錯誤的體育運動觀念,即體育就是體質教育和身體教育,進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身心的全面發展。
當前,我國高校的體育考核最常用的手段是體能測試和體育達標考試。考核和達標的形式單一,評定標準并不完善,學生的健康水平不能全面的、清晰的表現出來,并且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的不同決定了考核成績的不同,素質水平高的學生參與鍛煉很少或者不參與鍛煉就可以取得達標的成績,而素質水平較低的學生由于先天性的天賦不高,盡管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仍沒有取得達標的成績,而體能卻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說體育考核體制缺乏科學性,考核制度單一,尤其是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違背了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要求。
我國的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一般主要以教學班為主,男女同班接受教學,男女分班教學的情況很少。在一個教學班中,所有的學生接受同樣的體育教育,由于性別、身高、身體素質、體育能力身體上和心理上對體育認識的程度等差異。如果一起接受統一的教學內容,就可能會因為注重強調集體參與學習,而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因此,這樣以教學班為主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不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
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雖然進行了很多中教學改革的實驗,但是取得的成績并不十分理想。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學模式的變革必須要在以專業技術教學為重點的基礎上,向以增強學生體質為重點轉變。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所采用的教學內容強調了體育的完整性,并沒有現代化的教育特點。現行的很多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且競技性的體育項目偏多,枯燥乏味、難度很高、健身效果不顯著,導致學生缺乏體育課程學習的熱情,最終導致體育教學效果不明顯,教學質量不高,體育健身的教學目標并沒有達到。
學生在學校接受的體育鍛煉可以培養自我鍛煉的良好習慣。如果在某些因素的限制下,學生在學校接受的專業體育技能教育并沒有應用到自我鍛煉中,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還會影響到社會交流。高校學生畢業后,步入社會,體育鍛煉并不理想,在學生時期所學的體育運動項目不適合再進行自我鍛煉和長久發展,就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
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是具有現代化特色,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它會決定人終身健康的發展水平,是未來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走向。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該以實現終身教育為教學目標。
高校的體育教學要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以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為目標。使學生從學生時期開始就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擁有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把體育健身活動作為生活的一部分。要做到這些,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作為重點教學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的體育能力。將終身體育的思想貫穿到高校體育教學中,是實現社會體育教育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
現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知識需求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它的發展走向主要體現在:第一是學生對體育知識的需求。高校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習體育技能和基本技術,還要掌握一定的體育專業知識,為實現“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第二是學生健身鍛煉的需要。現在很多的高校學生已經認識到健身鍛煉不但是學生時期的鍛煉需要,而且是提高個人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健康第一”的體育鍛煉指導思想已經深入人心。第三是學生對健美的追求。長期的社會進步與發展,使我們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水平不斷提高。高校學生對體育觀念的認識已經不再只停留在體育健身鍛煉的水平上,對健美鍛煉也有了追求。參與體育鍛煉,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達到健身的目的,還可以愉悅身心。高校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習的興趣,有利于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就目前而言,高校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就是創新教育。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應該著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教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對學生的學習有引導和督促的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做到:第一,確立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自由的空間可以發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二,要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引導他們將創新思維能力運用到體育學習當中;第三,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能力確立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進行創新活動的空間,營造出活潑的、生動的創新學習氣氛。
站在科學可持續發展觀的角度上,回顧近年來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實踐的過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同時也有著不足之處。體育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經過理性思考和熱情投入的過程,而不是一時的沖動行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是前后銜接的整體,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改革卻不會停止,變革中存在的問題亟待我們的解決。體育教學改革要綜合全局,結合當前的發展形勢和歷史的局限性特點,因此,要正確的認識現行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得失問題,并做出合理的、正確的評斷和認識。總結多年體育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分析當前我國體育教育事業所處的局勢,尋找可以促進長期發展的方法,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的深入有著重大的意義。
[1]王冰.從終身體育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長治學院學報,2008(4).
[2]陳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發展走向及改革對策的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1(5).
[3]楊建平,張秋艷.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1).
[4]趙升,范凱斌.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評述[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1(6).
[5]吳忠義,高彩云.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30年回顧與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1).
[6]李立平,曾石山,劉志宏.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再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8).
G807.4
A
2095-2813(2014)07(c)-0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