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
(貴陽醫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4)
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可持續發展研究①
周利
(貴陽醫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4)
貴州省開展山地戶外運動可以用天時、地利、人和來形容其具有的獨特的自然、地理、歷史和人文優勢。但是在優勢的背后仍存在著專業人才缺乏、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缺乏行業規范、環境破壞等問題。可以說貴州發展山地戶外運動機遇與挑戰并存。
貴州 山地戶外運動 可持續發展 機遇 挑戰
山地戶外運動源于18世紀末阿爾卑斯地區的登山運動,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批準“山地戶外運動”為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主要包括山地運動、峽谷運動、各種地形穿越、野外生存和野外拓展等項目。作為現代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山地戶外運動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娛樂休閑方式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山地戶外運動以其充滿驚險、挑戰和刺激的運動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歡。從歐美傳入我國以來,該項運動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發展。貴州省地處亞熱帶山區,常年濕熱和多雨的自然條件塑造了許多極富地域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峽谷、飛瀑、石林、異洞、奇峰、竹海等。這些獨具特色、潛力巨大的資源,為貴州省發展山地戶外運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此外,貴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的氣候對于開展戶外運動也是獨具優勢。2012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簡稱(國發〔2012〕2號)文件,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將貴州建成山地戶外體育旅游休閑基地[1]。該文件的出臺為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導向作用,也進一步推動了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的發展。貴州發展山地戶外運動有其自身的自然地理、氣候、少數民族民俗民風、政策保障等優勢;但在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專業人才、行業規范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可以說貴州發展山地戶外運動機遇與挑戰并存。
2005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將“山地戶外運動”批準為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運動,標志著該項運動從自發階段走向了規范發展階段。該決定不僅有利于我國山地戶外運動的規范管理與健康發展,對山地資源豐富的貴州省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貴州省體育局局長蔡國祥也曾表示利用貴州獨有的地貌資源,打造山地戶外大省,是貴州省體育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直言:“‘黔’程似錦,打造山地戶外大省,是一條符合貴州發展的體育道路”[2]。近幾年,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發展較快,政府也十分重視本省的山地戶外運動發展,從2008年第一屆全國山地戶外運動會在貴州舉辦至今,貴州已經舉辦了各種級別的戶外賽事,并且有些賽事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名氣,如遵義婁山關、海龍屯國際山地戶外挑戰賽;黔西南州的晴隆24道拐汽車爬坡賽;畢節地區的百里杜鵑山地自行車越野挑戰賽;紫云格凸河攀巖挑戰賽;福泉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等。這些賽事涵蓋了全省9個市(州、地)的23個縣(區、市),吸引了國內外190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觀眾達200多萬人次。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的開展以及山地戶外賽事的舉辦主要是依托本省的民族文化、風景名勝、地理氣候,而且通過山地戶外運動還提升了一些地方的知名度,促進了貴州體育旅游業的發展。
貴州有9個地州88個縣,峰林秀水,喀斯特面積占全省面積的73.6%,擁有喀斯特所有的地面形態。其地貌特征就是,在很小范圍內具有很大的地貌落差,形成了像紫云格凸河和燕子洞等獨特地貌,被國際權威人士認定是“世界級”的,適合開展攀巖等競技運動和體驗運動,為貴州大力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創造了良好的地理條件。而且,在貴州可以尋找到很多適合開展登山、漂流、徒步、露營、攀巖、探洞、溯溪、皮劃艇等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的理想場所。從氣候上來看,貴州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全省森林覆蓋率達39%,空氣中負氧離子多,紫外線較弱,全年有300~330天可以進行戶外運動。
貴州省是民族聚集省份,民族文化特色濃郁。各民族古樸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保存完好,風格迥異,創造了“一山不同族,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風”的民族文化奇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態民族博物館”[3]。貴州少數民族節日繁多,如“蘆笙節、四月八、三月三”等;民族歌舞徇麗多姿,侗族大歌還被選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州的陽明文化、酒文化、紅色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等構成了貴州獨有的文化體系,可以用原生態、多樣、獨有、稀缺來歸納描述貴州的文化資源。從山地戶外運動本身來講,山地戶外運動是集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的項目,貴州豐富的民族文化為山地戶外運動的發展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人們在參與運動過程中,既鍛煉了身體,又領略了貴州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可以說在貴州,戶外運動與文化得到了完美結合,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化為貴州的山地戶外運動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
貴州由于地處西南內陸,經濟也較欠發達,體育事業發展也較落后。但貴州從地理、氣候以及人文等方面都具有開展山地戶外運動得天獨厚的條件,貴州省相關政府部門也清晰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十分重視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的發展,期望通過山地戶外運動打造貴州名片。近年來,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涉及“大力開發山地戶外體育運動”的內容。在《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開發以戶外體育運動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旅游品牌”[4];在《貴州省十二五規劃發展綱要》中也提出“將貴州打造成山地戶外活動基地”。2012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提出“將貴州建成山地戶外體育旅游休閑基地”,更是為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為貫徹(國發〔2012〕2號)文件,貴州省出臺了《中國貴州山地戶外運動大省建設規劃》,該規劃為貴州發展山地戶外運動提供了政策依據和發展技術支持。
隨著“休閑時代”的到來,人類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加之城市化進程過速、環境污染嚴重,使人們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受到嚴重威脅。更多的人愿意走出鋼筋水泥的城市,回歸到大自然的懷抱。戶外運動作為一項在自然場地開展的運動項目,它使人們走進大自然,在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優美的風景同時也鍛煉了身體,愉悅了身心。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背起背包,穿上登山鞋,走出城市,走進自然。
山地戶外運動作為一項對地理環境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在貴州具備了開展的基礎條件。但是,我們也要清晰地看到目前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山地戶外運動的開展主要是在郊外、鄉村以及山區。這就對開展地區的交通以及基礎設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貴州是內陸山區省,山多路彎,道路修建成本高,高速公路平均成本高達每公里上億。雖已形成水陸空交通網,但總的來說,貴州交通不發達,道路較窄,彎道多,盤山公路很多,有些道路完全是依山而建,一邊是山,一邊就是懸崖,十分危險。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發展主要還是依托于本省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自然風光等,但從實際來看,貴州的戶外資源分布較散,各個點之間的的路途遙遠,加之道路交通不發達,大大的增加了戶外活動開展的成本。現階段,由于與戶外運動產業相關的娛樂業、服務業等發展還比較滯后,相應的配套服務,如餐飲、住宿等也比較落后。
現目前,我國戶外從業人員資質水平參差不齊,從業人員整體水平不高。很多人都是通過參加過一些短期的戶外技能培訓班來獲取相關技能和知識。中國登山協會每年在全國各地都會舉辦的一些短期培訓班,如初級戶外指導員培訓班等,這些培訓班培訓時間短,學員在短時間內也只是學到一些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專業技能水平不是很高,有些人甚至連短期培訓班都沒有參加過也在從事戶外運動。可以說,現階段,我國山地戶外運動發展整體上是缺乏專業人才的。從高校戶外專業人才培養來看,目前,也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貴陽醫學院等學校開設了社會體育(戶外運動)專業,為社會上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的戶外運動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是,由于這些學校社會體育(戶外運動)專業成立的時間較短,培養出來的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從貴州本身來講,由于貴州經濟發展在全國屬于比較落后的地區,很多人不愿意來或者是留在貴州。如何引進人才和留在人才,如何培養人才,這是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發展必須重視的問題之一。
LNT(Leave no trace,離開不留痕跡)原則是戶外運動的首要環保原則。該原則倡導的就是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的沖擊,盡可能的維持環境原貌。貴州開展山地戶外運動,更多的人走進山林,走進戶外,人類的痕跡在戶外越來越多,必然會造成對環境的損耗。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如何走出一條適合貴州戶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戶外運動行業規范問題是目前制約我省山地戶外運動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戶外俱樂部的組建條件,從業人員資質、指導員資質,戶外器材標準、裝備標準,戶外服裝標準等目前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和標準。統一的行業標準,是保證一個行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調查顯示,目前群眾最喜愛的全民健身運動有10項,戶外運動列第七位,已成為全民健身中的一個重要項目。但是,在戶外運動的快速發展中,種種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如從業人員不具有相關資質,戶外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戶外運動參與者缺乏相關戶外運動知識,戶外運動俱樂部缺乏專業的管理、組織和技術水平等等。正是這些問題導致了戶外事故頻繁發生,出現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既然市場需求客觀存在,那么,就有必要將戶外運動作為一個行業,通過制定統一的規范和標準,進一步規范戶外運動的準入門檻、運行機制、風險管理、責任歸屬等,促使其向規范化、有序化方向發展。譬如,從行業準入的角度加強對戶外運動組織者的管理,對從業人員也要有考核、有標準,對戶外裝備,戶外服裝也要有產品標準等等。
貴州開展山地戶外運動可以用天時、地利、人和來形容其具有的獨特優勢。但由于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的開展依托于本省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在開發的過程多,或多或少的會對本省的歷史文化、人文風俗、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沖擊;也會遇到一些不利因素和條件。但是挑戰與機遇是并存的,我們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從這些問題著手,通過走科學發展、生態發展、綠色發展的道路,規范戶外行業,加大人才培養等方式來推動和發展貴州的山地戶外運動,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山地戶外運動可持續發展道路。
[1]貴州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印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EB/OL].http://www.gzgov.gov.cn/zwgk/show.aspx?id=9ea181be-8487-4431-9645-c276d7a85779.
[2]王向娜,王國慶,杜文杰.展豐富資源打造山地戶外大省——訪貴州省體育局局長蔡國祥[N].中國體育報,2011-10-28.
[3]李軍.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核心競爭力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1(6):17.
[4]貴州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07]33號)[Z].2007.
G80-05
A
2095-2813(2014)07(c)-0143-02
周利(1982—),女,漢,四川江油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