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洽亞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素質教育中心 江蘇鹽城 224005)
WHO的一項全球性調查顯示,真正健康的人占極少比重,不足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剩余的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導致亞健康狀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結眾多學者觀點,認為造成亞健康的因素有以下主要方面:第一,過度腦力勞動、體力勞動,產生疲勞造成的精力、體力透支;第二,人體自然機能衰老,機體器官開始老化出現的體力不支;第三,現代心身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的潛臨床狀態;第四,人體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出現維持生命的器官運行、新陳代謝等生物功能的紊亂。高校體育教師由于來自各個方面的原因,心理壓力較大,同時影響并導致人體生理機能低下,加上大部分都是局限于上體育課,自己很少或幾乎不參加專門體育鍛煉,身心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健康中間狀態,機體雖無明確的癥狀,但是各個方面出現種種不適應的癥狀嚴重影響工作能力和生存質量。
選擇各省高等院校的專業體育教師和公共體育教師等目標人群,具備如下基本條件:(1)根據體檢結果及既往病史,診斷無疾病,或有疾病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無明顯的心、腦、腎等器官損害,沒有運動系統障礙;(2)年齡24~60歲;(3)排除心臟病等先天不適宜體育鍛煉的疾病。
通過訪談調查法,獲取生活、工作、運動、服藥、飲食、主體感覺等相關參考信息。
以許軍等人對亞健康的評判《中國公務員亞健康評定量表的常模研究》一文所提供的指標作為亞健康程度的評定標準,主要有生理、心理、社會三個方面,以及三項綜合評分。
“治未病”的思想是中醫著名典籍《內經》中提到的主要中醫臨床觀點,這與現在亞健康的概念不謀而合。許多結果表明,受調查的高校體育教師90%以上處于亞健康狀態。亞健康這個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產生的,由著名學者布赫曼教授經過研究發現,人體除了處在健康和疾病狀態以外,還存在一種處于健康與疾病二者之間的狀態—亞健康狀態。處于亞健康狀態下的機體各器官還沒有出現明顯的器質性代謝異常,但處在亞健康狀態是極其不穩定的,是動態發展的,既可以向健康狀態轉化,也可以向疾病狀態轉化。目前醫學界對亞健康進行了大量的科學測試與研究,但至今尚未發現直接、固定的特異的致病因素。本文主要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方面,對導致高校體育教師亞健康的因素進行分析。
當今人們的生活條件的提高,也產生了很多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食中結構多油膩,高能量,導致過度肥胖、三高癥狀的發生。目前,全世界體重超標、肥胖癥患者人數逐年增加,肥胖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據統計,40歲以上的人85%超重,肥胖可導致各類疾病高發病率,如心臟病、三高、糖尿病等。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人們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也日益增大,學生苦于考學,年輕人苦于找工作,中年人苦于養家,擇逐漸加快的生活節奏和繁重的各種壓力,使人們生活習慣難以規律,經常加班睡眠不足,導致嚴重缺乏休息,時間久了,極易發生疲勞,而疲勞是目前危害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過勞死的幾率增高。此外,如缺乏體育鍛煉、過度吸煙、迷戀電腦游戲、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導致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因素。WHO研究報告顯示,全球人類超過60%的人因不良生活習慣而患上疾病,發達國家甚至高達80%,略高于發展中國家。換言之,目前有2/3的人死于與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
高校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大,面對的壓力有來自家庭的、學校的,還要忙于各類職稱評定等,競爭非常激烈,加之人際關系復雜、部分一線城市生活節奏快等導致亞健康狀態的比例增大。范存欣等的研究結果表明,高校體育教師的亞健康在心理因素方面和工作壓力方面危險性相對較高,如工作期望值過高、工作開展不順利、工作能力未受認可、同事關系緊張、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會長時間不開心、對現狀生活不滿意等。某些特定的個性都有可能成為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的專家認為,亞健康狀態的實質是心身問題,主要是心理社會因素導致的心理、情緒、行為造成的異常表現,同時個性特征、人格缺陷和性格怪癖也有密切關系。它們是互為因果、互相作用、辨證發展的關系。
現代社會無處不在的緊張已經成為現代人生存環境的共同特征,當今社會是高速發展的社會,社會的發展不容許松懈和落后,所以社會競爭激烈,以及工作、學習負擔過重和生活壓力過大;社會人際關系復雜,甚至相互勾心斗角,上下級或同事之間關系緊張;遭遇生活突變事件,經濟負擔過重;機械化、單調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占去人們的大多數時間,使得人們之間的情感交流變得越來越少,孤獨成為人們生存的顯著特征。另外社會生活的日益復雜化和多變性,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日益淡漠,情感交流日益缺乏,過于看重物質,情感受挫的可能性增大,對情感生活的缺乏信心,孤獨成了人們在情感方面的突出體驗。缺乏親密的社會關系和友誼,使人們對生活產生恐懼心理。大量數據表明,缺乏社會認可是導致心、身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以上這些因素都可能對人們產生各種負面影響,破壞情緒,從而導致亞健康。
當今社會,人類的居住環境受到各種威脅,如各種污染,如大氣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噪聲干擾等,導致人類生存空間質量下降,很多人出現頭暈,失眠、精神煩躁等癥狀,并對人體的各個器官產生不良影響。長期處于這種外在環境,人的內在心理環境也會隨之發展變化,人體的細胞不能處于正常生理功能狀態,人體平衡受到破壞,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產生。另外地理環境不同,人的亞健康狀態也會有差異,從而可發展為不同的地方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心理社會因素、交通堵塞等是導致亞健康狀態的又一大原因,長期生活在空氣污染居室中的人更容易處于亞健康狀態。
高校體育教師工作性質特殊,工作時間緊,三餐不規律現象普遍存在,即存在嚴重的早餐中吃,午餐晚吃現象。通過調查顯示,每天能按時吃飯者在高校體育教師不超過一半,且大部分患有胃病、慢性胃炎等,由此可以看出有近一半比例的高校體育教師飲食不規律。生活不規律、頻繁熬夜、社會活動和應酬多、過度煙酒等,另外,由于平時工作都是帶學生訓練或鍛煉,而缺乏對于自身的專門體育鍛煉,導致脂肪肝、三高和異常心電圖的發生率不斷上升,因此應將高校體育教師作為今后開展健康管理的重點。
高校體育教師是患各種慢性病的高危人群,減少慢性病的發生,提升健康水平。特別是像胃病這些經常被忽略的慢性病的防治應加強預防與治療。
(1)積極開展健康教育,說明亞健康的病因、特點及其危害,使其認識到亞健康狀態的普遍性和嚴重性,解除亞健康人群的思想顧慮,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提高人們對亞健康狀態的認識。
(2)進行有效的健身運動,合理的膳食是預防亞健康的重要因素。規律、適度的運動不僅增強身體抵抗力,對標準體重控制、改善情緒等也很有好處。每天至少堅持30min以上的有氧鍛煉,不局限于哪個項目、地點、方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可有效改善亞健康狀態。少食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提倡低糖、低鹽原則,多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飲食均衡,勿暴飲暴食,節制不良嗜好。
(3)自身調控保持良好心態合理安排工作、學習、生活,忌超負荷工作,做到勞逸結合,弛張有度。正視各種競爭,切忌由于自我期望值過高無法實現而導致心理壓力,注意自我解壓,可選用暗示、宣泄、疏導、音樂、催眠、自我松弛等多種方法緩解心理上的緊張狀態。
(4)有研究表明,2015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娛樂內容的增多,人們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刺激、娛樂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病將成為世界頭號殺手,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是首選的養生之道。做到起居有常、少煙酒、少熬夜、睡眠充足,堅持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是治療亞健康的有效方法,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
(5)定期做健康體檢,是健康監督的重要環節,定期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體檢,對于不經常參加體檢或漏檢項目的情況,應及時補檢,健康體檢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1]傅善來.2l世紀健康新視角[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杜,2000.
[2]馬京畢.2l世紀健康自助手冊[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杜,2001.
[3]劉燕敏,鄭茲陽.健康教育對改善亞健康狀態的探討[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1(6):66.
[4]張志明,金冬梅.亞健康狀態研究現狀[J].中國健康教育,2008,24(3).
[5]許軍.中國公務員亞健康評定量表的常模研究[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