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芙蓉
(淮陰師范學院后勤集團,江蘇 淮安 223300)
心態,就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持的態度,觀看了吳維庫先生的《陽光心態》系列視頻講座后,更領悟到了心態對個人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心態可以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它有時更重于能力,因為心態對我們的思維、選擇、言行起到支配和導向作用。一個心態積極的人,能夠樂觀地面對人生的困境和各種挑戰,那他就已經成功了一半。生活中,人總在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這樣、那樣的角色中,扮演著這樣、那樣的角色,同時也就擁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心態。
有的人生活富足,卻整天愁眉不展;有的人生活貧困卻可以笑對人生。有的人朋友很多,有的人卻孤獨孑然;有的人事業有成,有的人卻一輩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凡此種種。便有人把這種不同的結果歸咎為命運的巧意安排。那么,攤開我們的手掌,看看那條命運線,難道它不是清楚地被鐫刻在我們的掌心嗎?自己的命運不是只在自己的手掌中嗎?真正可以掌握我們命運的人只有我們自己,沒有別人。關鍵是看我們能否以正確的心態對待自己,對待我們周圍的一切。當生命中只有半杯水的時候,你是否可以高興地說:“很幸運,我還有半杯水讓自己改變這一切。”而不是說:“一切都完了,喝完了半杯水我就得去上帝那兒報到了。”如果是后者,你也許就真的失去了努力的勇氣,走向毀滅。
這世間沒有誰可以一輩子順風順水地走過整個人生的漫漫征途。消極的,不健康的心態會讓我們在人生的波谷處回旋、徘徊,無力尋找攀援波峰的方法和途徑。那個波谷也最終成為自己永久的葬身之地。只有樂觀、積極的心態才會讓我們以更開闊的眼光看世界,無論身處波峰或波谷,都不會讓自己迷路。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調整心態、培育心態。西方心理學家說:你的心態是什么樣子,你的生活就會成為什么樣子,如果你希望把握自己的命運,那么就從調整心態做起。讓我們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時,善于及時調整心態,剔除消極因素,主動為好心態創造一個健康生成的環境。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不良刺激時,難免情緒激動、發火、憤怒。這是人的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應。但這種激動的情緒不可放縱,因為它可能使我們喪失冷靜和理智,不計后果地行事。生活中我們常見到當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發爭吵、咒罵、打架,甚至流血沖突的情況。有時僅僅是誰踩了誰的腳,一句話說得不得當,在地鐵里搶座位,在公交車上挨了一下擠,都可能成為引爆一場口舌大戰或拳腳演練的導火索。在社會治安案件中,相當多的案件都是由于當事人不能冷靜地處理微不足道的繁瑣小事而發生的。因此,當我們遇到事情時,面對人際矛盾時,要學會克制,學會忍耐,不要像炮捻子,一點就著。一個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緒的人,總是安詳而快樂的;而不是像那些容易沖動和后悔的人,總是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控制不了自己的快樂。
就是要練就一顆豁達之心,明道理,少私心,想得通,放得下,知榮辱,講廉恥,重誠信,保操守。擁有豁達心態能消除我們在工作、生活、學習中的壓力。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僅二三”。人人都無法避免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果老是用憤怒、焦躁、沮喪、懼怕、怯懦、憎恨等方法去對待之,這不僅會使自己陷入懊惱與憂傷的惡劣心境而不能自拔,甚至因不能冷靜坦然處置,反而火上加油,于事無補。如果心胸豁達,自寬自慰,使自己保持一種恬淡、平和的心境,不為升降沉浮所困,不為生老病死所苦,就能充滿樂觀自信,就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從消極情緒轉移到有積極意義的事情上去,使自己的精神狀態處于較佳的水平。
人生最大的苦惱,不在于自己擁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身不是壞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不能達到,就會構成長久的失望與不滿。有這么一句話:“一個女孩因為沒有鞋子而哭泣,直到她看見了一個沒有腳的人。”世間有很多事情,常常是由于你沒有珍視身邊所擁有的,而當失去它時,才又悔恨。生活中,我們不要因所獲渺小而放棄,要知足常樂。只有這種心態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平衡,才能更好地發現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
在人生征途中,在我們最需要幫助、最困苦無助、最想放棄的那一剎那,總會有不少人來到我們身邊,支持我們,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使我們步步走向成功;有時或者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一席話,卻溫暖了我們的心,甚至改變了我們的人生。無論是成敗得失,都別忘了你曾經得到太多人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時時心存感激。假如我們能用感恩的心情去看待每一個無奈、失敗、失意,并從人生的處世哲學中學會感恩,讓生命中充滿感恩,那么,我們就會時刻感恩父母、感恩同事、感恩師長、感恩家人……甚至感恩生活。感恩使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懷有感恩的心態才能永遠保持自己快樂的心情和不斷進取的信念。感恩是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感恩也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陽光;而如果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將可能一無所有!
吳維庫先生講到:如果你是一個負責任的人,要對別人的情緒負責,當我們談以人為本的時候,如果不重視對人情緒的管理、尊重和調動,以人為本不完整。我們應認識到,在一個團體中,管理者作為一個靈魂人物,他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組織中的個體和團體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因為群眾心態很容易接受管理者心態的影響。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沒有不稱職的群眾,只有不稱職的領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同的“領導”就會產生不同的“群眾”,不同的“領導心態”將產生不同的“群眾心態”。與“領導心態”相比,在平時,“群眾心態”一般都是處于一種被動狀態,并往往會受“領導心態”的牽制。現代管理,不僅要努力培養員工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而且需要管理者用正確的心態來培養員工。
用美好的感覺、信心與目標去影響別人。隨著行動與心態日漸積極,你就會慢慢獲得一種美滿人生的感覺,信心日增,人生中的目標感也越來越強烈。緊接著別人會被你吸引,因為人們總是喜歡跟積極樂觀者在一起。運用別人的這種響應來發展積極的關系,同時幫助別人獲取這種積極態度。那么無關天氣狀況,我們的世界永遠一片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