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銳
(長春工程學院人文社科部,吉林 長春 130024)
一個國家的文化想要繁榮和發展,就必須依賴于理論文化的創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歷史使命,深刻認識當前條件下中國文化建設方面的特征,創新黨的文化理論,豐富黨的文化內涵,堅持十八大以來黨的重要文化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建設文化強國。
十八大提出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要努力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復興,這是當前條件下各個階層、各個種族、各個國家的多種思想在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形勢下,順應時代發展所提出的重要理論。而十八大中所提出的“三個倡導”則更明確的體現出社會主義獨有的價值體系,是體現出中國特色與民族特點的重要表現,也是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引領,為其未來的發展和應用打下了基礎[1]。
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程度,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在西方文化不斷侵蝕下的當代中國,更應在重視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只有這樣,才能牢固中華民族發展的基礎,如果一味崇洋而拋棄了中國自身傳統文化的傳承,無異于舍本逐末,將國家傳承的脈搏割舍。在十八大中,所有領導人在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達成了共識,也推動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腳步。
在科學技術與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中國的發展不僅要重視經濟方面,還要對文化軟實力有一個全面的提升,將其放在國家戰略的層面加以發展。十八大報告中也明確指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要重視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從宏觀角度看,我國對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必須要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發展前提,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從民眾思想、道德觀念、文化基因等方面全面系統的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
我國現階段對文化領域的改革處于攻堅階段,各方面的矛盾層出不窮,為我國文化體制的改革帶來很大程度的困難,但是,現階段的文化體制改革也是我國全面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改革時,需要強調其與全面改革的同步性和統一性。在十八大報告中,將文化體制的改革列入到全面改革的六大任務中來,可見文化體制改革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改革過程中,不僅要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要將注意力放在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方面,以加大國家對文化的發展動力。
一個民族的意識形態決定了這個民族的文化發展,意識形態也可以起到支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在黨的發展和建設中,是否有一個適應國情、健康良好的意識形態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安定團結,也關系到黨的健康發展,黨的建設工作與意識形態工作是互為依存、休戚相關的。然而,當前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的意識形態正面臨著嚴峻挑戰,這就要求我黨在積極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也要嚴抓意識形態工作,將國家的管理權與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以開拓出新的發展局面。
要對當的文化理論有一個全面系統的應用,就要對其有一個全面系統的把握,這是黨的文化理論創新發展的前提。在把握文化理論的過程中,首先要認識到文化理論在馬克思理論中的重要地位,十八大以來,要求黨和國家在繼承傳統優秀理論的同時,與時俱進的進行創新,只有在創新的前提下,文化理論才能平穩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黨便提出了中國夢這一創新性的文化理論,以適應當前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2]。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直以來都是黨和國家的發展目標,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理論,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提。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建設由中國特色的文化理論方面更加重視,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和豐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理論的建設更能充分有效的發揮其重要作用,在運用時,不僅必須要保證前進方向從始至終的正確,而且要切實有效的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特色的文化理論迸發出新的活力。
雖然我黨十八大以來在文化理論創新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果,但是,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此,我黨要在發展和建設的同時,找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著力點和切入點,以便有目標、有計劃的建設我國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工程,縮小理想中文化生活與現階段發展狀態的差距。
本文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強調對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不斷深化中國的文化體制改革以及努力打造適應國情的意識形態等五個方面具體闡釋了黨的文化理論創新發展的主要體現,并對黨的文化理論創新發展的相關啟示做出研究,最后強調了找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著力點和切入點,對我黨未來對文化理論的發展建設有一個系統明確的理解。
[1]金炳鎬,熊坤新,張勇.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與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的與時俱進[C]//“兩個共同”與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全國民族理論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
[2]何運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黨的民族政策在新疆的實踐與發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J].新疆社會科學,2011,08(26):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