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梅 滿 路
(蘭州大學圖書館,甘肅 蘭州 730000)
滿達人(1917.9-2002.2),滿族,祖籍山東,吉林省永吉市人。1933年至1949年在長春學習、工作(期間于1941年長春法政大學畢業),1949年至2002年先后任蘭州大學中文系、法律系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圖書館研究館員、教授。1985年12月退休,退休后接受返聘一直在圖書館義務工作,直至2002年2月去世。
滿達人先生自20世紀50年代初到圖書館工作至2000年以來的半個世紀,長期從事二次文獻的編撰工作;外國法制史、日本經濟法,中亞文獻等的教學與研究;以及圖書館館報《信息窗》的編輯工作。為蘭州大學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蘭州大學圖書館的二次文獻工作,早自50年代就已開始,經過多年的積累,在80年代以來的10余年里得到了長足的充實和發展,成果顯著。據不完全統計,先后共編出索引、目錄及資料匯編等20余種次,8萬多個篇目,600多萬字,其中連續出版的11種,總冊數達4萬余冊。內容涵蓋了有關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文獻檢索體系。[1]這些成績的取得有著滿達人先生的出色貢獻。自五十年代他到圖書館工作后,他就致力于有關二次文獻編輯工作,由他主持編輯的《文藝資料索引》在當時全國是寥寥無幾的,這部索引奠定了蘭大圖書館索引工作的基礎。此后,配合學校的教學科研和西部開發,他在科技情報的收集加工和選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80年代以來,由他主持編輯和全編出版的有關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文學”、“法學”、“人口”、“外語”、“高等教育”、“圖書情報檔案”、“自然科學學報”、“敦煌文選”、“領導藝術”、“西部開發”、“西北地區開發”、“國外邊遠地區開發”、“中文自然科學引文索引”等,約二十多種近六百萬字的文獻資料索引目錄,因其針對性強,涉及面廣,又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為廣大教學、科研人員查找系統的文獻資料提供了捷徑,并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一些文獻出版單位高度重視,將索引作為立卷選題參考或直接作為選題編入,一些國內外專家教授對這一國內首創性的工作均給予高度評價。學者邱均平認為,《中文自然科學引文索引》引用文獻數量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說服力,表現了“強烈的核心期刊效應”。[3]1999年暑假期間,為了向蘭州大學九十周年校慶獻上一份厚禮,在他的主持帶領下,完成了近70萬字的《蘭州大學校友著作目錄》和《中國西部開發文獻資料索引》(1985年-1998年)兩部著作,隨著兩書在蘭州大學90周年校慶之際的出版,它們發揮出的作用,正如《中國西部開發文獻資料索引》后記所言:加緊對西部開發的研究工作,是一項關系到我國政治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課題,亦是當前我國加快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索引》融理論性、文獻性、資料性、信息性于一體,并突出了政策性的特點,是近年來我國西部開發研究活動的基本概括,為西部大開發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工具。它的重要作用,將會隨著國家建設重點西移而不斷地顯示出來。而《校友著作目錄》,無疑是對蘭州大學校友成果的一次總結和展示,對于促進學術交流,了解校友的科研情況,架起了一座母校與校友、校友與校友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赌夸洝匪掌浚瑥V含文、理、醫等各專業的論文、譯文、專著、文藝作品、實驗報告和科學考察報告等,編排方法則是依照校友所屬系列、畢業時間以及本人發表論著時間排列,極其便利翻檢查閱。
滿達人先生除了具備豐厚的科研知識及圖書館理論和實踐經驗,做好本職工作,編輯大量的文獻索引目錄外,在業余時間他更專注于科研學術研究上。作為全國圖書館界、法學界知名的學者,滿達人先生學風樸實,從不張揚,他結合所專長的法學和日語知識,致力于日本經濟法、圖書館學、中亞文獻、外國法制史等多領域的研究著述工作。十余年來,先后發表論文、譯文80余篇,出版《經濟法概論》、《文化教育法》、《中亞史地文獻綜述》、《簡明俄語語法手冊》和《現代日本經濟法律制度》等譯著、專著多種,約120萬字。這些專著的出版,對我國正在開展的有關立法活動,西部開發建設及東西方國際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參考。并榮獲甘肅省優秀譯文、論文,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問題研究“八五”規劃項目及科研成果獎勵多次。
值得一述的是,滿達人先生獲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八五”規劃項目的專著《現代日本經濟法律制度》一書的寫作。該書于1987年立項,期間因變故幾經修改,寫作是一個比較艱辛的過程,對一個年邁八旬的老人來說,他的寫作是在八小時以外進行的,這期間的甘苦可想而知,為了讓該書盡早與讀者見面,滿達人先生惜時如金,分秒必爭,忘我寫作,使本書如期與讀者見面。在時隔十多年的1998年終于問世,被法學界譽為研究日本法學的跨世紀著作。1985年他對日本著名經濟法學家金澤良雄《經濟法概論》一書的譯著工作,期間因舊版改新版兩易其稿,完全也是他在工作之余情況下完成的,翻譯工作歷時三年,先生常常是廢寢忘食。該書出版后,被東京日中文化學院作為“中國研究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編入《中國研究日本學者要覽》一書,在日本法學界特別是經濟法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該書作者金澤良雄先生親筆致函,對先生翻譯該著表示感謝,稱贊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該書現已成為國內一些高校政法、商經院校專業的教學參考用書并為很多科研論文及教材所引用。對這一科研成果在國外信息傳遞上所起的作用,有的人喻先生為“無名英雄”。
特別需要記述的是滿達人先生《中亞史地文獻綜述》的編譯工作。該書由他根據日本《世界歷史事典》中的“中亞”部分編譯而成,加強了作為中亞地區的中國西部的大量中外文獻史料,形成一部集古今中外有關研究中國西部史地文獻資料的綜合性工具書。全書雖只有19萬字,但所涉及文獻資料的內容卻十分豐富,覆蓋面寬,信息量大,尤其是書中增補和突出了我國自漢、唐以來的文獻史料內容,最有份量的一筆是作者對原著的翻譯和對“增補”資料的引用,并不是平鋪直敘的刻板照搬,而是既有篩選,又有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分析評述,褒貶相宜,觀點明確,中外文獻滲透結合,成為對我國西部中外文獻研究成果的總匯,一部研究開發我國西部重要而難得的文獻史料匯集。[4]
同時,滿達人先生在法律學、圖書館學方面不斷進行研究與實踐,尤其在圖書館改革與立法方面著述頗豐,形成理論體系和獨到見解。
自五十年代初滿達人先生到蘭州大學圖書館工作,到他逝世的五十多個春秋,圖書館由小變大,成為今天具有現代化規模的大館,這期間記錄著滿達人先生為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無私忘我的奉獻。不論是滿先生卓有成效的二次文獻編輯工作,還是科研著述,都是他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執著追求的最好驗證。
1991年1月1日,滿達人先生在他75歲之年,懷著一位學者對圖書館的深情熱愛,不辭辛勞地創辦了蘭大圖書館館報《信息窗》。從創辦到他去世的十余年間,編輯發行87期,載文1000余篇,全面、準確、及時地報道了國內外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本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各項工作進程及最新動態、館員心聲、讀者培訓、文化藝術等,融知識性、信息性、資料性于一體,為廣大師生了解館藏、充分利用文獻信息資源提供了眾多良機,并多次榮獲蘭州大學校內優秀報刊榮譽稱號。滿達人先生常年不計報酬主持《信息窗》的編輯工作,對他視作生命一樣的《信息窗》傾注了大量心血,即使在患病期間,仍關心《信息窗》的編輯、刊印工作,親自組稿完成了2002新年刊的編輯工作。這種為事業不圖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貫穿著他的生活和工作,他不像一般老人退休后享受清閑時光,而仍接受返聘工作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并樂此不疲兢兢業業。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边@是對滿達人先生最貼切的寫照。滿達人先生辭世后,各任領導都十分重視《信息窗》的編刊工作,如今的《信息窗》經過20年的發展,截至2013年12月,已編輯發行210期,載文2200余篇,以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發展為主線,重點宣傳資源優勢,突出服務特色,反映讀者心聲,展現圖書館人的精神風貌及國內外圖書館界的最新發展,已成為具有強大信息輻射力的校內外精品報紙,成為蘭州大學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的窗口,精神文化建設的平臺,在提升和宣傳圖書館的聲望及價值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滿達人先生出色的成績,他承擔著甘肅省圖書館學會理事、全國外法史研究理事、甘肅法學會顧問、甘肅老年科學工作者協會翻譯工作者協會顧問、甘肅省譯協《翻譯研究》雜志編委會委員等社會職務,并多次被聘為甘肅省圖書檔案資料、翻譯等高級職稱評委會委員。
在滿達人先生長達50余年的圖書館工作生涯中,不僅對蘭州大學圖書館的文獻目錄索引工作做出了杰出貢獻,把蘭州大學圖書館的二次文獻開發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而且他對圖書館學理論也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在圖書館的改革與立法方面有所創新,在蘭州大學圖書館發展史上,滿達人先生可謂嘔心瀝血,貢獻良多。
[1]滿達人,白秀華,趙書城.任重而道遠:對我館40年來二次文獻工作的回顧[J].圖書館建設,1998(5):17-18.
[2]楊麗梅.晚晴猶愿賦新篇:記圖書館研究館員滿達人先生[J].蘭州大學報,2000-1-10
[3]邱均平.二次情報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中文自然科學引文索引》的綜合開發與統計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1989(4):122.
[4]梁繼德,滿松程.研究開發我國西部的重要史地文獻:《中亞史地文獻綜述》簡評[J].西北高校圖書館,1996(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