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鵬
(沈陽大學經濟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1)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個人能夠接收到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期。作為我國東北地區的代表省份——遼寧省,同樣面臨這種情形,高等院校數量由2000年的58所增加到2012年的112所,在校生人數由2000年的322522人增加到2012年的1024139人。在遼寧省高等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地方政府財政投入予以保證,本文正是以此為切入點,探究遼寧省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
本文在立足于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選擇了三個有代表意義的指標,以評價遼寧省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這三個指標分別為:①遼寧省財政性教育經費占遼寧省GDP總額的比例,以反映政府部門對教育事業投入的努力程度;②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預算內教育經費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例,以反映政府部門對于高等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③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額,以反映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
與此同時,為了使問題的分析更具有對比性、針對性,需要進行縱向與橫向的比較分析。在縱向比較分析的過程中,觀察這三個評價指標在2009、2010、2011年的數值,找出規律;在橫向比較分析的過程中,引入這三個評價指標的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平均水平的數據為合計數除以省份數31得出,在全國范圍內對遼寧省政府高等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做出合理定位。
首先,對遼寧省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總額的比例進行比較分析,2009、2010、2011 這三年的比例值分別為 2.72%、2.73%、2.85%,呈現出小幅上升的狀態,說明遼寧省政府對于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逐步增加。但在這三年中,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總額比例的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3.24%、3.28%、3.60%,高于遼寧省的水平,由此可知,遼寧省政府對于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尚不及全國平均水平。
其次,對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預算內教育經費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例進行比較分析,2009、2010、2011這三年的比例值分別為2.06%、2.04%、2.85%,呈上升態勢,且在2011年的增幅明顯,表明遼寧省政府對于高等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有所提升。在這三年中,此評價指標的全國平均水平為2.19%、2.27%、2.66%,雖然在2011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預算內教育經費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例值要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考慮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臺,財政部與教育部聯合下達政策指令,要求在2012年的高校生均撥款水平原則上不低于12000元,這才使得遼寧省地方政府增加了對高等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
最后,對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額進行比較分析,2009、2010、2011這三年的數值分別為 5989元、6317元、11576元,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的上升說明在政府財政支持下,遼寧省高等教育的教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與此同時,在這三年中,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額的全國平均水平為7298元、8456元、12084元,要高于遼寧省的水平。由此可知,遼寧省政府還需加大對于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提升本省高等教育的品質。
通過上述的比較分析,可以得出遼寧省政府對于高等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足,應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的結論,本文在如下幾個方面給出對策建議,可供有關部門參考。
通過加大中央政府對地方高等教育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在減輕地方政府財政負擔的同時,可以有效的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這既需要中央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也需要地方政府部門的積極爭取。
從中央政府來看,應當充分落實高等教育中央財政“獎補機制”。在該機制實施后,我國東、中、西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逐步協調,教育經費投入差距逐步縮小。但也要看到,各地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央財政在貫徹落實“獎補機制”的同時還須加大獎補數額,即增加轉移支付的力度。從遼寧省地方政府來看,應當借助“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這個契機,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之上,拿出可行的方案,努力爭取中央財政的專項轉移支付,扶持遼寧省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由于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養周期較長、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見效較慢等特點,使得地方政府出于“政績”的考慮,更易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入到短期內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領域,很難保證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的充足,有時甚至會挪用或擠占高等教育財政經費。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的監督力度。對于遼寧省相關政府部門,應當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藍本,制定符合遼寧省實際情況的監督指標,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對于相關的反饋,政府部門應虛心聽取,對其中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之上可以適度采納。
鑒于遼寧省政府對于高等教育的財政投入并不充足,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經費籌措機制,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經費需求。
首先,在充分調研、保證不增加個人(家庭)負擔且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可以適度增加高等教育的學費,即增加高等教育經費來源中的事業收入部分。
其次,應當鼓勵社會捐贈。社會捐贈作為增加高等院校收入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納。我國的社會捐贈活動起步較晚,其中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需要多方努力,促進社會捐贈事業的健康發展。在國家層面上,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的規定,完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遼寧省地方政府還可以在此基礎之上給予配套的稅收優惠措施;在高等院校層面上,應當成立專門的捐贈管理機構與管理辦法,主動策劃、積極募捐。
最后,還可以運用金融、信貸手段,融通教育經費;支持校辦產業,走高等院校“產學研”相結合道路增加高校收入;設立教育基金、發行教育彩票等方式聚集社會閑散資金,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等。
[1]沈百福.地方教育投資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1-24.
[2]張小萍.公共財政體制下中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優化研究[M].中國市場出版社,2009:17-28.
[3]何曉芳.遼寧省高等教育經費投入與支出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