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寧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
臨江市是吉林省白山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在這座紅色文化的江濱小城市里,解放社區結合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這里獨特的紅色文明,紅色歷史文化形成了社區特色文化背景。在解放社區里有著8位傷殘退伍老兵。通過活動和深入的探訪中發現解放社區傷殘退伍老兵的晚年精神生活存在著問題。
在生活上有解放社區的幫助、國家的政策補助和兒女們的照料,老兵們的物質生活基本可以得到自給自足。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張,機體疾病的逐漸增多,從而在生活中角色的也逐漸喪失。兒女的照顧是有限的,國家、領導、組織逢年過節的來看望一次,其它大多時間老兵和外屆接觸很少,缺少公共活動,很容易讓老兵存在感的缺失。
老兵們由于自己身體機能及生活條件所限制,家人和社會組織人員常以照顧老兵為由,為老兵做決定,在與老兵接觸的過程中,常常把老兵放在弱勢群體的角色上,長期以往讓老兵自我形成存在感生命意義的缺失。①下文就是記載“解放社區老兵的情況記錄表”記載的內容和事項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記錄一:
張明今年84歲,性別:男、民族:漢族。14歲開始參軍,在軍近20年。曾是抗日炮兵,參加過抗日戰爭,洪湖戰役。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等。張老現在患有腦血栓,但聽力良好。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現在跟女兒女婿住在一起,老伴身體比較硬朗可以自我照顧。在與張老接觸過程中,每當提到張老曾經的歷史故事時,情緒特別容易激動,一提到張老參加的戰役具體過程時,張老就特容易激動的哭泣,但是猶豫激動和自身身體原因卻又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想說的話。
鄧老今年85歲,性別:男、民族:漢族。祖籍是河南鄭州人,1947年參軍,在軍隊8年,曾經于玉溪干部學校、中央軍政大學學習,先后從老干部空軍部隊調到東北軍區空軍干校任職做教員。鄧老身體硬朗,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老伴患有風濕、腰椎病活動比較困難。鄧老和老伴都屬于知識分子,生活經濟上比較富足,老兩口現在獨居,兒女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城市里,經常來看望老人,但是由于老伴的身體原因,鄧老不能長時間出門,得經常陪伴照顧老伴。鄧老很希望在晚年還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做些什么,但是由于老伴的原因卻總是脫不開身,很多事情做不了,戶外的公共活動也很少參加了,精神生活也相對閉塞了起來。
根據解放社區老兵的基本情況,決定在社區已有的文化基礎上,為這些有需求的老兵們開展一系列專業化的社區社會工作。根據老年社會工作理論中的延續理論和人生回顧療法。在理論指導下,社會工作對社區內老人進行了比較充分需求調查,對社區相關資源做了比較詳細的了解,制定了社區工作的介入策略和活動目標。
預設目標:
(1)提高老兵的存在感,找到自我存在感,以使老兵可以樂觀更好的生活。
(2)提高老兵的成就感,找到自我價值,以使老兵可以更好的定位自己的生活。
(3)提高老兵社會歸屬感,實現老兵的榮譽,讓感老兵對現在的生活更滿意,更有建設性。
最終目標:
通過專業知識、社區、民政部結合開創實體精神文明,提高社會凝聚里,從根本上改善老兵的生活環境,與幫助老兵晚年精神文明建設公共活動達成共贏。讓老兵生活的更好,讓老兵和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幸福。
關于老兵的一些列活動主要采用了延續理論。其他理論依據為補充。延續理論認為,老年不是一個獨立的階段,而是人生延續的一部分。老人若能延續一生所從事的活動的水平就能在社會中生活的好,此外,延續理論重視老年人的體力活動和社會活動,同時也考慮到了個性與價值觀的差異。延續理論認為,人年老的時候,不是自然而然的退出工作和社會,相反,他們選擇能讓自己繼續獲得滿足的生活方式,終止那些沒有帶來滿足的生活方式。
經過社區和民政部門的關于老兵的一系列活動的開展,3個月作用的工作,幾位老兵的變化和表現:
(1)掌握了社區老兵的生活情況,讓老兵和社區關系更加融洽。老兵參加活動的次數逐漸增加,鄰里和社區對老兵幫助和照顧顯著提高。以鄧老為例,由于社區和鄰里關系的深入,對鄧老的老伴照顧次數和時間的增加,鄧的自由活動時間也逐漸增加,公共活動內容也不斷的提高。鄧老的老伴與外人接觸的增多,鄧老老伴的生活也更加豐富起來。
(2)針對性服務增加,社區和其他社會組織對老兵的關注度也逐步的提高,關于老兵的活動開展也越發的容易,認同感也越來越高。老兵的自我實現和社區精神文明形成了互相促進。
(3)通過社會工作理論的應用,社會工作理論對社區工作的指導作用也越越明顯。也逐步的提升了社區工作人員對社會工作的理論興趣和相關學習。在工作中也逐步的開始實際應用起來。在幫助老兵的過程中資源鏈接,社區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程度也開始加深了。
(4)在開展老兵相關活動中,培養出了優質的義工,讓社區和服務團隊逐漸專業化。充分挖掘了和運用了社區人力資源。在遇到專業困難時,共同學習,共同努力,鏈接資源通過學校專業導師和老師幫助。讓解放社區的服務變得專業化、品牌化。
在不斷調整改善過程中,社會工作的相關理論在這個過程中的應用也越發的重要。要根據老兵每個人所存在的個體特性應該逐一分析,這點有很多的不足。社工工作這個專業就應該在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學習和在活動中的應用還是不夠靈活。
注釋:
①符合社會工作理論中的符號理論,此理論源自喬治·赫伯特·米德的《心靈、自我與社會》,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