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感冒是常見疾病之一,有受涼、淋雨、過度疲勞、傳染等誘發因素。當全身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時,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疾病發生,尤其以春季多見。但是人們在感冒的認識和治療上都存在很多的誤區,如何合理使用感冒藥,成為人們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識。
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暑濕型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四種。不同類型的感冒應該選用不同的感冒藥來對癥下藥。
風寒型感冒通常由于勞累,沒有休息好,再加上吹風或者是受涼引起的,在秋冬時節發生較多。風寒感冒屬于太陽經癥其癥狀為后腦強痛、怕寒怕風、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舌無苔或薄白苔。
對于這種感冒,患者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一般癥狀外,還會有發熱、談液粘稠呈黃色、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癥狀之前就痛。咳出的痰通常是黃色或帶黑色。有時患者還會有便秘的特征。
暑濕型感冒通常發生在夏季伏天,人們往往因貪涼怕熱,比如在空調下工作、多食寒涼性食物、生吃瓜果等等,稍不注意就會感冒。暑濕型感冒的特點是發熱不高、稍有惡心、患者通常會有畏寒、發熱、口淡無味、頭痛、頭脹、腹瀉、腹痛之類的癥狀,但往往不會輕易恢復。
此種感冒俗稱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發病率高,容易引起暴發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進行傳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也可以傳播。典型的臨床特點是急起高熱、顯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噴嚏等上呼吸卡他癥狀相對較輕,秋冬季節高發。
臨床常用的抗感冒藥主要有以下幾類:
解熱鎮痛藥。常用藥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撲熱息痛、雙氯芬酸及布洛芬等,主要用于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及肌肉痛等。
抗組胺藥。常用的藥物有氯苯那敏及苯海拉明,主要對抗組胺,減輕微血管擴張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用于緩解感冒引起的流涕、流淚、打噴嚏及咽部發癢等癥狀。
擬腎上腺素藥。常用的有偽麻黃堿、鹽酸去氧腎上腺素等,該類藥收縮鼻黏膜血管,主要用于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病狀。
鎮咳祛痰藥。常用的藥物有右美沙芬及可待因等。該類藥主要用于治療感冒引起的咳嗽。
抗病毒藥。常用的藥物有金剛烷胺、病毒唑及阿昔洛韋等,主要抗感冒病毒作用。
目前,市場上抗感冒藥物品種繁多[1],且大部分治療感冒的藥品為非處方藥,可以直接從藥店購買并進行自我藥療。固然患感冒沒有年齡、性別、職業和地區的差別,但每個感冒患者的臨床表現卻不盡相同,患者如果不具備必要的用藥常識,必然會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應。
為避免重復用藥了解各類抗感冒藥的成分。臨床常用的抗感冒藥多為復方制劑,許多藥名雖不同,但其主要成分相同,選用時,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了解其主要成分,避免重復用藥,從而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感冒患者需要按年齡選用抗感冒類藥物。嬰幼兒由于神經抑制機制尚未健全[2],若使用含咖啡因或偽麻黃堿的藥物,易產生中樞神經興奮,甚至誘發高熱驚厥;兒童的藥物代謝酶分泌不足和肝腎功能發育不完善,藥物清除能力差,對藥物的敏感性較高,故易發生不良反應。老年人因肝、腎功能減退藥物容易積蓄,如果使用了含偽麻黃堿的藥物,易使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及心功能不全。
氯苯那敏、苯海拉明[3]有嗜睡作用,使人精神不集中而易致危險;金剛烷胺有眩暈與共濟失調作用,大劑量應用中樞時作用明顯,因此高空作用的司機與從事精細工作者,在上班前或工作時間應禁用含此類成分的抗感冒藥。
妊娠期婦女禁用含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鈉、布洛芬、偽麻黃堿、金剛烷胺、右美沙芬等成分的抗感冒藥。妊娠早期禁用苯海拉明,對含有對乙酰氨基酚以及咖啡因的抗感冒藥也應慎用。孕期應全程避免使用利巴韋林,因易致胎兒畸形[4]。
哺乳期婦女應用抗感冒藥時,應注意藥物是否會影響乳汁分泌和藥物進入母乳后對乳兒造成的影響。哺乳期慎用速效傷風膠囊,以免引起閉乳,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金剛烷胺、咖啡因及偽麻黃堿等都少量從乳汁泌出,可能對嬰兒產生不良影響,含有該類成分的感冒藥應慎用,如復方阿司匹林、感冒通、感康片、白加黑、泰克膠囊等。
合并各種基礎疾病的患者更易發生不良反應?;颊哔徦帟r,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選擇合適的藥物以免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
3.5.1 消化系統疾病患者
感冒藥的各種成分均可引起消化系統不良反應,主要表現惡心、嘔吐、腹痛等,少數患者可出現消化道出血甚至肝功能損害。阿司匹林對胃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4],因此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禁用含阿司匹林的抗感冒藥;消化道病史者服用雙氯芬酸鈉也可引起胃腸道潰瘍、胃出血、胃穿孔等不良反應。此外,鎮咳祛痰成分中的右美沙芬可引起惡心、嘔吐、胃痛等胃腸道刺激癥狀;金剛烷胺[5]等對胃黏膜亦有刺激作用;因此,含有上述成分的抗感冒藥應避免大劑量服用且宜飯后服用。
3.5.2 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患者
高血壓、心功能不全、心絞痛等患者應慎用,氯苯那敏、布洛芬以及偽麻黃堿類藥物。
3.5.3 泌尿系統疾病患者
抗感冒藥中所含有的解熱鎮痛藥成分大都有可能對腎臟產生不良反應,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6]在腎功能低下時容易引起腎損害。
3.5.4 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抗感冒藥可致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例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對本身存在凝血障礙的患者如血友病及血小板減少者應禁用含阿司匹林成分的抗感冒藥。對乙酰氨基酚納、雙氯芬酸鈉和布洛芬等也有報道引起紫癜和溶,同樣需要慎用。
3.5.5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支氣管哮喘患者可因服用阿司匹林而誘發哮喘,此類患者對其他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雙氯芬酸鈉也可能有交叉反應,發生輕度的支氣管痙攣或加重哮喘發作。同時,抗感冒藥中的鎮咳成分右美沙芬[7]禁用于可能有呼吸衰竭風險的患者,有哮喘病史患者使用時也需謹慎。
3.5.6 癲癇患者
氯苯那敏易致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而引發癲癇,因此癲癇患者應慎用含此成份的抗感冒藥。
因此,特殊人群在應用抗感冒藥時,應遵醫囑,仔細研究說明書,根據自身特點,權衡利弊,合理選用藥物。
[1]亓枰.藥品最新臨床應用-藥物不良反應與失誤應急處理[M].北京:銀聲音像出版社,2004:486.
[2]諸駿仁,桑國衛.臨床用藥須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12.
[3]江后均,徐茜,蔣亦.孕婦妊娠期應禁用和慎用的藥物[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01,1:43.
[4]徐叔云.臨床藥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90.
[5]王有康.現代醫院臨床藥學速查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知識出版社,2005:425.
[6]潘楟.抗感冒藥的不良反應[J].醫藥導報,2000,19(6):600.
[7]逄立艷,梁偉+王秀娟.右美沙芬的濫用及合理使用[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10,19(3):233-235.